[发明专利]姜黄种姜的抑芽剂及抑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19771.5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2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苗;吴萍;郭俊霞;赵军宁;方清茂;曾瑾;王晓宇;曹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47/20 | 分类号: | A01N47/20;A01N43/653;A01P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王春霞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姜黄 抑芽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姜黄种姜的抑芽剂及抑芽方法。
背景技术
姜黄为川产道地药材,来源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CurcumalongaL.)的干燥根茎, 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能,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 肿痛。“姜黄”之名,始载于《唐本草》,后在宋代唐慎微的《本草图经》、明代李 时珍的著作及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等中国古代药学著作中都有记载。
姜黄具有药食两用的特点,姜黄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姜黄素与姜 黄挥发油,姜黄素被FAO、WHO、日本、美国等组织或国家列为准许使用的食品添加 剂之一。姜黄还广泛应用于着色剂、调味品、香料及防腐剂等。姜黄利用根茎进行繁 殖,常被称为“种姜”或“种茎”。长期以来,姜黄栽培多为粗放栽培,栽培中的种 姜质量直接影响姜黄的出苗和苗期生长,种姜质量差,易造成缺苗、缺窝及弱苗,导 致减产。由于姜黄收获时间与实际生产播种时间的衔接不紧密,种姜在贮藏过程中易 发芽,导致姜黄品质的下降,对后期的播种带来不便,因此种姜的安全贮藏就显得尤 为重要。
目前,抑制姜黄种姜贮藏过程中发芽的抑制剂还未见报道,因此提供一种效果较 好的姜黄种姜抑芽剂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姜黄种姜贮藏调节剂的筛选和贮藏技术的 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姜黄种姜的抑芽剂以及抑芽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由多效 唑与氯苯胺灵复配的抑芽剂能够有效的抑制姜黄种姜发芽,为姜黄种姜的安全贮藏提 供参考。
本发明所提供的姜黄种姜的抑芽剂,它由独立包装的组分A和组分B组成;
所述组分A为多效唑水溶液,所述多效唑水溶液中多效唑的质量-体积浓度为 5mg/L~25mg/L;
所述组分B为氯苯胺灵,所述氯苯胺灵呈粉状。
本发明的抑芽剂中,所述多效唑水溶液中,所述多效唑的质量-体积浓度可为 5mg/L~15mg/L、15mg/L~25mg/L、5mg/L、15mg/L或25mg/L。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抑芽剂在抑制姜黄种姜发芽中的应用,具体为下述任一种方面 中的应用:
1)抑制姜黄种姜的发芽;
2)降低姜黄种姜的重量损失;
3)提高姜黄种姜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4)提高姜黄种姜中蛋白质的含量。
上述的应用中,可按照下述方法使用所述抑芽剂:
1)利用所述组分A对姜黄种姜进行浸种;所述浸种结束后,将所述姜黄种姜进 行晾晒;
2)将所述组分B铺撒于经步骤1)处理后的姜黄种姜中,并覆盖薄膜。
上述的应用中,步骤2)中,所述组分B的用量可为1g/kg姜黄种姜~4g/kg姜黄 种姜。
上述的应用中,步骤1)中所述组分中多效唑的质量-体积浓度和步骤2)中所述 组分B的用量具体可为下述1)-3)中任一种:
1)所述多效唑的质量-体积浓度为5mg/L,所述组分B的用量为1g/kg姜黄种姜;
2)所述多效唑的质量-体积浓度为15mg/L,所述组分B的用量为2g/kg姜黄种姜;
3)所述多效唑的质量-体积浓度为25mg/L,所述组分B的用量为4g/kg姜黄种姜。
上述的应用中,步骤1)中,所述浸种的温度可为20~30℃,所述浸种的时间可 为30~40min,如在25℃下浸种40min;
所述晾晒的温度可为20℃~25℃,所述晾晒的时间可为36~48h,如在25℃下晾 晒48h;
步骤2)中,所述薄膜可为塑料薄膜;
覆盖所述薄膜的时间可为36~48h,具体可为48h。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抑制姜黄种姜发芽的混配药剂,其活性成分为所述抑芽剂。
本发明提供的姜黄种姜抑芽剂具有如下优点:
1、能有效抑制姜黄种姜的发芽,且能提高姜黄种姜品质。
2、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3、混配药剂所需组分价格便宜,获取渠道广泛。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本发明抑芽剂对姜黄种姜的抑芽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未经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197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苄草丹和异丙隆的稻田除草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茶园用除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