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活性炭改善食用酒精品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20164.0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78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劲松;刘辉;何志远;姜开荣;金明亮;宫殿良;郭福阳;从志会;张志凌;刘岩;陈晓红;熊强;沈乃东;唐堂;张宏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H1/044 | 分类号: | C12H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董世豪;张淑珍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 活性炭 改善 食用 酒精 品质 方法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应用活性炭改善食用酒精品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具有特定径高比的两个活性炭层析柱连续对食用酒精进行吸附处理,从而使所得到的食用酒精具有更好的气味和口味并具有更高的纯度和更少的杂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应用活性炭改善食用酒精品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白酒消费大国,品质良好的白酒具有香气纯正淡雅、入口醇甜绵柔、后味净爽的特点,因而备受消费者喜爱。通常,作为白酒主要原料的食用酒精是淀粉质或糖蜜等原料经过发酵而生成。由于使用的原料不同,会有不同的特殊感官特征及风味物质保留在蒸馏后的酒精中,这些物质进一步影响成品饮用酒的风味。因此,食用酒精品质的好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研究表明食用酒精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成品饮用酒的品质,其中不仅影响成品饮用酒的口感,而且对“饮后上头”、“醉酒时间”等也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喝酒后“会上头”往往是因为酒中含有甲醇和甲醛等有害物质。目前在食品工业领域中广泛使用的食用酒精仍含有杂质、异味成分等,而这些杂质和异味成分会使配制得到的饮用酒在品质上大打折扣,因此,如何通过适当的处理仅除去食用酒精中的杂质和异味成分而不影响乙醇等有益成分的含量,成为当前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关注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活性炭能够很好地去除食用酒精中的邪杂味,食用酒精经过活性炭的处理,能促进其中的醇和酸的酯化反应、促进乙醇和水的缔合作用,并且其中的醛类物质被吸附、催化,由此,经处理后的食用酒精辣味减弱、具有老熟感。经过活性炭的处理,食用酒精及由此配制的酒类的纯度、气味和口味会有明显改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食用酒精理化指标不佳、口感不纯净以及气味刺激等缺陷。
由此,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新的应用活性炭改善食用酒精品质的方法,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食用酒精纯度低、纯净度差、存在异味等缺陷。
本发明涉及应用活性炭改善食用酒精品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20-25℃的温度下,使精馏后的酒度为95.5°-95.9°(v/v)的食用酒精先后经填充活性炭A的层析柱以及填充活性炭B的层析柱进行吸附处理,其中,层析柱的径高比均为1:(3-5),并且层析柱的吸附流速均为60ml/min-100ml/min。
具体而言,本发明可通过如下述段落[1]-[8]中的任一段所述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1]一种应用活性炭改善食用酒精品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20℃-25℃的温度下,使精馏后的酒度为95.5°-95.9°(v/v)的食用酒精先后经填充活性炭A的层析柱以及填充活性炭B的层析柱进行吸附处理,其中,所述层析柱的径高比均为1:(3-5),并且所述层析柱的吸附流速均为60ml/min-100ml/min。
[2]根据段落[1]所述的方法,其中,以重量比计,所述活性炭A的用量同所述待吸附处理的食用酒精的量之比为(0.1-0.15):(1-1.5)。
[3]根据段落[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以重量比计,所述活性炭B的用量同所述待吸附处理的食用酒精的量之比为(0.1-0.15):(1-1.5)。
[4]根据段落[1]-[3]中任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以重量比计,所述活性炭A的用量同所述待吸附处理的食用酒精的量之比为(0.1-0.15):(1.3-1.5)。
[5]根据段落[1]-[4]中任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以重量比计,所述活性炭B的用量同所述待吸附处理的食用酒精的量之比为(0.1-0.15):(1.3-1.5)。
[6]根据段落[1]-[5]中任一段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填充活性炭A的层析柱以及填充活性炭B的层析柱的吸附流速均为75ml/min-100m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0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