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确定钻井位置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20503.5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2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朱光有;邢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40 | 分类号: | G01V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确定 钻井 位置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勘探地质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钻井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发展迅速,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 等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广泛发育,开发了大量碳酸盐岩油气田。碳酸盐岩油气田具有以下特点: 油气呈大面积准层状分布,储量规模大但丰度较低,油藏幅度可以达到千米;储层以缝洞型 为主,非均质性较强;油气水分异性差,难以形成统一的油气水界面。碳酸盐岩油气田的上 述特点为油气勘探带来极大的挑战,尤其是井点位置的选取,井点位置的确定和油气田的钻 遇油气率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井点位置的选取越准确,钻遇油气率越高。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由溶蚀孔洞、未完全充填的地下河道、不整合面、 多级断裂形成的裂缝等组成。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中的流体存在达西流、非达西流和管流等 多种渗流形态。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缝洞之间的连通性较差,油气柱高度通常在50米内,油 气柱的浮力一般不足以克服毛管阻力,从而造成油气水重力分异不明显和油气水界面不一 致。因此,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钻前预测难度较大,其油、气、水分布复杂,具体表现在 以下几方面:储量丰度较低;油气相态丰富,油气产能变化较大;10%~20%的高产高效井占 了总产量的70%以上;相对独立的油储单元复合叠置连片;低渗非均质储集层结构特征造成 油气水分异不明显;油气在纵向近似层状分布,具有统一的常温常压系统。
目前,现有技术中在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中确定钻井位置主要是根据历史钻井经验,存 在较大的随机性,通常需要进行多次钻井才可以钻遇油气含量丰富的油井。因此,现有技术 中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钻井成本较高,钻遇油气率较低,亟需一种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储 层钻遇油气率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定钻井位置的方法和装置,以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 钻遇油气率,降低钻井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确定钻井位置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及装置具 体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确定钻井位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对缝洞型碳酸盐岩目标工区的地质资料的分析处理,确定待钻井区域;
根据所述待钻井区域的三维地震数据体,确定所述待钻井区域的缝洞体的发育位置以及 连通性;
根据所述缝洞体的发育位置和测井数据,确定所述缝洞体的含烃量;
选取不与水沟通且所述含烃量为油气的缝洞体的构造高部位作为钻井位置。
可选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对缝洞型碳酸盐岩目标工区的地质资料的分 析处理,确定待钻井区域,包括:
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目标工区的地质资料,确定所述目标工区的沉积相带,将沉积相带 为碳酸盐岩台地相的区域作为待钻井区域。
可选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对缝洞型碳酸盐岩目标工区的地质资料的分 析处理,确定待钻井区域,包括:
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目标工区的地质资料,将所述目标工区中以次生溶蚀孔洞和裂缝为 组合结构的区域作为待钻井区域。
可选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对缝洞型碳酸盐岩目标工区的地质资料的分 析处理,确定待钻井区域,包括:
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目标工区的地质资料,将所述目标工区中距离走滑断裂在预设值内 的区域作为待钻井区域。
可选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对缝洞型碳酸盐岩目标工区的地质资料的分 析处理,确定待钻井区域,包括:
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目标工区的地质资料,将所述目标工区中有致密盖层的区域作为待 钻井区域。
一种确定钻井位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待钻井区域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对缝洞型碳酸盐岩目标工区的地质资料的分析处理,确 定待钻井区域;
缝洞体参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待钻井区域的三维地震数据体,确定所述待钻井区 域的缝洞体的发育位置以及连通性;
含烃量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缝洞体的发育位置和测井数据,确定所述缝洞体的含烃 量;
钻井位置确定单元,用于选取不与水沟通且所述含烃量为油气的缝洞体的构造高部位作 为钻井位置。
可选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钻井区域确定单元,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05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