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协同动作的方法、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20571.1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61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浩;如泽俊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F9/52 |
代理公司: | 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舒艳君;李洋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新加坡;S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进行 协同动作 方法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多个电子设备进行协同动作的方法、电子设备,是通过对照相机进行单动作的联接操作使其进行协同动作的方法。并列配置的笔记本PC(100a、100b)的照相模块(101a、101b)拍摄左右摆动的左手。笔记本PC(100a)取得图像(102a),笔记本PC(100b)取得图像(102b)。笔记本PC(100a)从左手的形状或摆动的周期识别出协同动作是数据传输,从拇指(11)识别出是发送设备。笔记本PC(100b)从左手的形状或摆动的周期识别出协同动作是数据传输,从小指识别出是接收设备。仅通过拍摄摆动的左手,2个笔记本PC进行不同的单个动作,从而完成协同动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多个电子设备的各照相机拍摄简单的操作而使之进行协同动作的技术。
背景技术
存在在智能手机、平板终端、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笔记本PC)、或台式个人计算机之类的电子设备的相互之间容易交换数据的技术。例如,根据AirDrop这一技术,能够利用WiFi(注册商标)或Bluetooth(注册商标)从发送终端向接收终端发送数据。另外,根据Bump这一技术,能够通过使终端彼此触碰而经由WiFi(注册商标)或Bluetooth(注册商标)相互交换事先选择的照片、视频。
专利文献1公开了用手势(Gesture)从事先配对的发送侧设备向接收侧设备传输文件的发明。在该文献中记载了:在发送侧设备采取抓取手势而确定发送文件之后,通过将手移到照相机的可视角之外,向接收侧设备发送转送请求信号,在接收转送请求信号的接收侧设备采取接收文件的松开手势,由此传输文件。专利文献2公开了关于Bump的发明。专利文献3公开了在检测到照相机前挥动手腕的手势时,将显示在发送侧的信息终端的Web的网站URL发送至接收侧的信息终端的发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909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019182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6850号公报
在现有的方法中,在开始通信之前确定发送侧的电子设备和接收侧的电子设备,或在开始通信之后彼此成为发送侧和接收侧而交换数据,或者根据检测到对于一个电子设备的姿势而向另一个电子设备发送信号,并对已接收到信号的另一个电子设备采取手势,由此进行数据传输。然而,若使用照相机所拍摄的图像,与传输开始的时机同时确定发送的电子设备和接收的电子设备向任意方向均能传输数据,则较优选。或者,若使用照相机所拍摄的图像,使电子设备识别初级设备或次级设备的任一个,从而能够进行各种协同动作,则更优选。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根据照相机所拍摄的联接操作的图像,使多个电子设备执行协同动作的方法。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使多个电子设备执行构成协同动作的多个不同的单个动作的任一个的方法。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实现这种方法的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提供分别搭载照相机的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进行协同动作的方法。第一电子设备所搭载的第一照相机和第二电子设备所搭载的第二照相机拍摄规定的被摄物。接下来,从所拍摄的被摄物的特征信息识别各电子设备构成协同动作的不同的单个动作。接下来,各电子设备分别执行识别的不同的单个动作。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第一照相机和第二照相机拍摄被摄物,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能够进行构成协同动作的彼此不同的单个动作。能够使被摄物为人体部位,以该人体部位进行单动作操作,使各电子设备识别构成协同动作的单个动作。被摄物能够提供用于识别规定的协同动作的通用信息和用于识别构成规定的协同动作的单个动作的异种信息。
通用信息及异种信息能够从被摄物的静态外形特征或动态外形特征提取。静态外形特征能够从物理上一体的被摄物的非对称部位提取。动态外形特征能够从摆动周期或旋转速度之类的被摄物的运动信息或静止后的被摄物的形状、图案或色彩的变化提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未经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05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