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20595.7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77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森裕之;西村直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48/38 | 分类号: | F16H48/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蔡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侧面 中间壁部 小齿轮 差动装置 输出轴 轴部 啮合 齿轮齿部 连接轴部 输入部件 大径化 动装置 滑动部 一体地 有效地 齿部 油路 烧伤 开口 贯通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动装置,在差动装置中,即使在由于侧面齿轮的大径化而使侧面齿轮齿部远离输出轴的情况、或小齿轮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防止小齿轮和侧面齿轮的啮合部和小齿轮滑动部的烧伤。侧面齿轮(S)具有:轴部(sj),其与输出轴(A)连接;以及扁平的中间壁部(Sw),其一体地连接轴部(Sj)和从该轴部(Sj)向输入部件(I)的半径方向外侧远离的侧面齿轮(S)的齿部(Sg)之间,在至少一个侧面齿轮(S)的中间壁部(Sw)上形成有两端分别在中间壁部(Sw)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上开口的贯通油路(1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差动装置,尤其涉及下述这样差动装置的改良:将输入部件的旋转力经由在外周部具有与小齿轮啮合的齿部的一对侧面齿轮(输出齿轮)分配并传递给一对输出轴,所述输入部件支承对小齿轮(差动齿轮)进行支承的小齿轮支承部(差动齿轮支承部)且能够与该小齿轮支承部一同旋转。
背景技术
以往,这样的差动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而被公知。在以往装置中,经由在侧面齿轮的背面和差速器壳体之间的间隙、或侧面齿轮内周和输出轴外周间的花键配合部,向小齿轮的滑动部和侧面齿轮啮合部供给润滑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91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48038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64728号公报
然而在以往装置中,由于不能高效地向小齿轮与侧面齿轮的啮合部集中大量的润滑油,因此,在例如由于使侧面齿轮大径化而使上述啮合部远离输出轴的情况下、或小齿轮高速旋转那样的严酷的运转状况的情况下,存在向小齿轮的滑动部和侧面齿轮啮合部供给的润滑油不足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差动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差动装置将输入部件的旋转力经由一对侧面齿轮分配并传递给一对输出轴,所述输入部件支承对小齿轮进行支承的小齿轮支承部,且能够与该小齿轮支承部一同旋转,所述一对侧面齿轮在外周部具有与所述小齿轮啮合的齿部,所述一对侧面齿轮具有:轴部,其分别与所述一对输出轴连接;以及扁平的中间壁部,其一体地连接所述轴部和从该轴部向所述输入部件的半径方向外侧远离的所述齿部之间,在至少一个所述侧面齿轮的所述中间壁部上形成有两端分别在该中间壁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上开口的贯通油路(此为第一特征)。
优选为,所述差动装置还具有:罩部,其具有覆盖所述至少一个侧面齿轮的外侧面的侧壁部,且该罩部以与所述输入部件一体地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输入部件结合;以及垫圈,其安插于所述侧壁部的内侧面和所述侧面齿轮的外侧面之间,所述垫圈和所述贯通油路的相对位置被设定成:所述垫圈的至少内周部面对所述贯通油路的在所述中间壁部的外侧面上的开口部(此为第二特征)。
优选为,在所述侧壁部的内侧面和所述侧面齿轮的外侧面的相对置面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嵌合保持所述垫圈的垫圈保持槽(此为第三特征)。
优选为,所述侧壁部具有使所述侧面齿轮的外侧面露出的掏空部,在所述侧壁部的内侧面上凹陷设置有导油槽,该导油槽能够在所述输入部件旋转时引导润滑油从所述掏空部的周缘流入所述垫圈和所述贯通油路(此为第四特征)。
并且,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差动装置将输入部件的旋转力经由一对输出齿轮分配并传递给一对输出轴,所述输入部件支承对差动齿轮进行支承的差动齿轮支承部,且能够与该差动齿轮支承部一同旋转,所述一对输出齿轮在外周部具有与所述差动齿轮啮合的齿部,所述一对输出齿轮具有:轴部,其分别与所述一对输出轴连接;以及扁平的中间壁部,其一体地连接所述轴部和从该轴部向所述输入部件的半径方向外侧远离的所述齿部之间,在至少一个所述输出齿轮的所述中间壁部上形成有两端分别在所述中间壁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上开口的贯通油路,在设所述输出齿轮的齿数为Z1,设所述差动齿轮的齿数为Z2,设所述差动齿轮支承部的直径为d2,设节锥距为PCD时,满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武藏精密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05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喷射电极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率大扭矩动力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