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恐安检方法和反恐安检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20962.3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2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詹姆斯·刘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至感传感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刘谦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恐 安检 方法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恐安检方法和反恐安检设备。
背景技术
最近国内外发生多起恐袭事件。通过梳理上述事件,我们可以发现,每起案件都造 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案发地大致是安检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例如火车站广场、公园入口 区域、机场入口区域、商店入口区域、学校入口区域等,犯罪工具大体是爆炸物。
相关技术中,以北京地铁安检为例,对于进站的乘客,只对其携带的行李箱、背包 等物品进行安检,而对于乘客的身体基本不做检查。若该乘客将危险液体物质藏于身上,则 无法得到有效的安检。假设该乘客将藏于身上的危险液体物质,在站台或者地铁车厢内点 燃、引爆或者泼洒,则势必对公共安全造成极大的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反恐安检方法,可以对携带危险液体物质 的人员作出识别,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爆炸等恐袭事件的发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实现上述反恐安检方法的反恐安检设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恐安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向预定区域发射雷达 波;步骤S2:回收雷达波的反射回波;步骤S3:获取雷达波的反射率,基于该雷达波的反射率 来判断反射该雷达波的反射回波的物质是否为危险液体物质,进而判断携带该物质的人员 是否为可疑人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恐安检方法,基于雷达波的反射率来判断反射该雷达波的 反射回波的物质是否为危险液体物质,进而判断携带该物质的人员是否为可疑人员,对携 带危险液体物质的人员作出识别,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爆炸等恐袭事件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步骤S3具体包括:根据雷达波的反射率与介电常数的对 应关系获取反射该雷达波的反射回波的物质的介电常数,并将获取到的该物质的介电常 数与预存的危险液体物质的介电常数表进行比较,若获取的该物质的介电常数落入所述危 险液体物质的介电常数表的范围,输出携带该物质的人员为可疑人员的判定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危险液体物质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液态煤气、汽油、 环乙醇、柴油、甲醚、丁醇、乙醇、丙酮、液体苯、甘油、工业酒精、盐酸、重油、液态乙烷、油漆、 煤油、硫酸、液体甲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还包括步骤S4:在步骤S3之后发出预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反恐安检设备,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反恐安检方法,包 括:雷达,所述雷达的发射天线用于向预定区域发射雷达波,所述雷达的接收天线用于回收 雷达波的反射回波;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雷达相连,用于获取雷达波的反射率,基于 该雷达波的反射率来判断反射该雷达波的反射回波的物质是否为危险液体物质,进而判断 携带该物质的人员是否为可疑人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控制器具体用于根据雷达波的反射率与介电常数的 对应关系获取反射该雷达波的反射回波的物质的介电常数,并将获取到的该物质的介电常 数与预存的危险液体物质的介电常数表进行比较,若获取的该物质的介电常数落入危险品 的介电常数表,输出携带该物质的人员为可疑人员的判定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控制器还被用于在输出携带该物质的人员为可疑人 员的判定信息之后,发出预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所述雷达为合成孔径雷达。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反恐安检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反恐安检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恐安检方法和反恐安检设备。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反恐安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至感传感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至感传感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09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