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换轴门式机构的凸轮绳驱动机器鱼尾摆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21371.8 | 申请日: | 2015-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9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华;赵子健;吴星明;陈伟海;黄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1/36 | 分类号: | B63H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李有浩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换轴门式 机构 凸轮 驱动 机器 鱼尾 摆动 装置 | ||
1.一种具有换轴门式机构的凸轮绳驱动机器鱼尾摆动装置,该绳驱动机器鱼尾摆动装 置包括有机器鱼尾(2);其特征在于:该绳驱动机器鱼尾摆动装置还包括有可换轴门式机构 (1)、盘型凸轮驱动机构(3)、底座(4)、A拉绳(5A)、B拉绳(5B)、A立柱(6A)和B立柱(6B);其 中,A门框(1B)与B门框(1C)的结构相同;A立柱(6A)与B立柱(6B)的结构相同;
可换轴门式机构(1)包括有第一门(1A)、A门框(1B)、B门框(1C)、A弹簧挂架(1J)、B弹簧 挂架(1K)、A弹簧(1H)、B弹簧(1I)、连接角件(1L、1M、1N、1P)和A组滑动轴承(1-1)、B组滑动 轴承(1-2);
第一门(1A)的中心部位设有减重用的BA通孔(1A1);
第一门(1A)的左端部(1A-1)设有A半开口轴套(1A2)、A凸块(1A3)、A滑动轴承支撑端 (1A4)、B滑动轴承支撑端(1A5);
所述A凸块(1A3)上设有BB通孔(1A31)和BC通孔(1A32);BB通孔(1A31)用于系A拉绳 (5A)的一端,A拉绳(5A)的另一端系在A立柱(6A)上;BC通孔(1A32)用于钩挂A弹簧(1H)的一 端,A弹簧(1H)的另一端钩挂在A弹簧挂架(1J)的悬台(1J1)上;
所述A滑动轴承支撑端(1A4)上设有BD通孔(1A41);
所述B滑动轴承支撑端(1A5)上设有BE通孔(1A51);BD通孔(1A41)与BE通孔(1A51)内放 置有C定位螺栓(1F),A滑动轴承支撑端(1A4)与B滑动轴承支撑端(1A5)之间放置并固定有C 套筒转轴(1F1);
第一门(1A)的右端部(1A-2)设有B半开口轴瓦(1A6)、B凸块(1A7)、C滑动轴承支撑端 (1A8)、D滑动轴承支撑端(1A9);
所述B凸块(1A7)上设有BF通孔(1A71)和BG通孔(1A72);BF通孔(1A71)用于系B拉绳 (5B)的一端,B拉绳(5B)的另一端系在B立柱(6B)上;BG通孔(1A72)用于钩挂B弹簧(1I)的一 端,B弹簧(1I)的另一端钩挂在B弹簧挂架(1K)的悬台(1K1)上;
所述C滑动轴承支撑端(1A8)上设有BH通孔(1A81);
所述D滑动轴承支撑端(1A9)上设有BI通孔(1A91);BH通孔(1A81)与BI通孔(1A91)内放 置有D定位螺栓(1G),C滑动轴承支撑端(1A8)与D滑动轴承支撑端(1A9)之间放置并固定有D 套筒转轴(1G1);
A门框(1B)上设有E滑动轴承支撑端(1B1)、F滑动轴承支撑端(1B2)、C半开口轴瓦 (1B3);
所述E滑动轴承支撑端(1B1)上设有BJ通孔(1B11);
所述F滑动轴承支撑端(1B2)上设有BK通孔(1B21);BJ通孔(1B11)与BK通孔(1B21)内放 置有A定位螺栓(1D),E滑动轴承支撑端(1B1)与F滑动轴承支撑端(1B2)之间放置并固定有A 套筒转轴(1D1);
B门框(1C)上设有G滑动轴承支撑端(1C1)、H滑动轴承支撑端(1C2)、D半开口轴瓦 (1C3);
所述G滑动轴承支撑端(1C1)上设有BL通孔(1C11);
所述H滑动轴承支撑端(1C2)上设有BM通孔(1C21);BL通孔(1C11)与BM通孔(1C21)内放 置有B定位螺栓(1E),G滑动轴承支撑端(1C1)与H滑动轴承支撑端(1C2)之间放置并固定有B 套筒转轴(1E1);
A弹簧挂架(1J)与B弹簧挂架(1K)的结构相同;
A弹簧挂架(1J)上设有悬台(1J1),悬台(1J1)上设有BN通孔(1J2),BN通孔(1J2)用于A 弹簧(1H)的一端穿过,使A弹簧(1H)钩挂在悬台(1J1)上;A弹簧挂架(1J)的固定台(1J3)通 过螺钉固定在A门框(1B)上;A弹簧(1H)的另一端钩挂在A门框(1B)的A凸块(1A3)的BB通孔 (1A32)上;
B弹簧挂架(1K)上设有悬台(1K1),悬台(1K1)上设有BO通孔(1K2),BO通孔(1K2)用于B 弹簧(1I)的一端穿过,使B弹簧(1I)钩挂在悬台(1K1)上;B弹簧挂架(1K)的固定台(1K3)通 过螺钉固定在B门框(1C)上;B弹簧(1I)的另一端钩挂在B门框(1C)的B凸块(1A7)的BG通孔 (1A72)上;
所述连接角件组件是指具有L形构型的四个结构相同的A连接角件(1L)、B连接角件 (1M)、C连接角件(1N)和D连接角件(1P);
A连接角件(1L)的一臂板与B连接角件(1M)的一臂板相对放置,且夹持住A门框(1B)的 下端,并通过螺钉与螺母实现将A门框(1B)的下端与A连接角件(1L)和B连接角件(1M)的固 定;A连接角件(1L)的另一臂板与B连接角件(1M)的另一臂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4)上;
C连接角件(1N)的一臂板与D连接角件(1P)的一臂板相对放置,且夹持住B门框(1C)的 下端,并通过螺钉与螺母实现将B门框(1C)的下端与C连接角件(1N)和D连接角件(1P)的固 定;C连接角件(1N)的另一臂板与D连接角件(1P)的另一臂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4)上;
A半开口轴瓦(1A2)、A定位螺栓(1D)和A套筒转轴(1D1)构成A组滑动轴承。B半开口轴瓦 (1A6)、B定位螺栓(1E)和B套筒转轴(1E1)构成B组滑动轴承。C半开口轴瓦(1B3)、C定位螺栓 (1F)和C套筒转轴(1F1)构成C组滑动轴承。D半开口轴瓦(1C3)、D定位螺栓(1G)和D套筒转轴 (1G1)构成D组滑动轴承。
A定位螺栓(1D)的一端顺次穿过E滑动轴承支撑端(1B1)上的BJ通孔(1B11)、A套筒转轴 (1D1)、F滑动轴承支撑端(1B2)上的BK通孔(1B21)后,螺纹连接上螺母;A半开口轴瓦(1A2) 位于A套筒转轴(1D1)处。
B定位螺栓(1E)的一端顺次穿过G滑动轴承支撑端(1C1)上的BL通孔(1C11)、B套筒转轴 (1E1)、H滑动轴承支撑端(1C2)上的BM通孔(1C21)后,螺纹连接上螺母;B半开口轴瓦(1A6) 位于B套筒转轴(1E1)处。
C定位螺栓(1F)的一端顺次穿过A滑动轴承支撑端(1A4)上的BD通孔(1A41)、C套筒转轴 (1F1)、B滑动轴承支撑端(1A5)上的BE通孔(1A51)后,螺纹连接上螺母;C半开口轴瓦(1B3) 位于C套筒转轴(1F1)处。
D定位螺栓(1G)的一端顺次穿过C滑动轴承支撑端(1A8)上的BH通孔(1A81)、D套筒转轴 (1G1)、D滑动轴承支撑端(1A9)上的BI通孔(1A91)后,螺纹连接上螺母;D半开口轴瓦(1C3) 位于D套筒转轴(1G1)处。
盘型凸轮驱动机构(3)包括有凸轮(3A)、联轴器(3B)、直流电机(3C)、A滑块(3E)、B滑块 (3F)、A长键(3G)、B长键(3H)、A支架(3I)、B支架(3J)、A导轨(3K)和B导轨(3L);
凸轮(3A)上设有AA通孔(3A1),AA螺钉(3A2)穿过AA通孔(3A1)后螺纹连接在联轴器 (3B)上;
联轴器(3B)上设有AA螺纹孔(3B1)和盲孔(3B2),AA螺纹孔(3B1)用于放置AA螺钉 (3A2),盲孔(3B2)用于放置销钉(3D);
直流电机(3C)的输出轴通过销钉(3D)与联轴器(3B)的下端固定,凸轮(3A)通过AA螺钉 (3A2)与联轴器(3B)的面板固定;直流电机(3C)通过底座(4)支撑并固定于底座(4)上;
A滑块(3E)与B滑块(3F)的结构相同;
A滑块(3E)上设有AB通孔(3E1)、AC通孔(3E2),其中AC通孔(3E2)中设有完全贯穿的A键 槽(3E3);AB通孔(3E1)用于A拉绳(5A)的一端穿过,且使A拉绳(5A)可在AB通孔(3E1)中滑 动;AC通孔(3E2)用于A导轨(3K)穿过,且在A键槽(3E3)和C键槽(3K1)中放置A长键(3G),通 过A长键(3G)实现A滑块(3E)与A导轨(3K)的安装;
B滑块(3F)上设有AD通孔(3E1)、AE通孔(3F2),其中AD通孔(3F2)中设有完全贯穿的B键 槽(3F3);AD通孔(3F1)用于B拉绳(5B)的一端穿过,且使B拉绳(5B)在AD通孔(3F1)中滑动; AE通孔(3F2)用于B导轨(3L)穿过,且在B键槽(3F3)和D键槽中放置B长键(3H),通过B长键 (3H)实现B滑块(3F)与B导轨(3L)的安装;
A导轨(3K)与B导轨(3L)的结构相同;A导轨(3K)上设有C键槽(3K1),C键槽(3K1)用于放 置A长键(3G);B导轨(3L)上设有D键槽,该D键槽与C键槽(3K1)的结构相同,D键槽用于放置B 长键(3H);
A支架(3I)与B支架(3L)的结构相同;A支架(3I)的立板上安装有A导轨(3K)的一端,A支 架(3I)的底部固定在底座(4)上;B支架(3L)的立板上安装有B导轨(3L)的一端,B支架(3L) 的底部固定在底座(4)上;A支架(3I)与B支架(3L)保持平行,且固定安装在底座(4)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137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桨的角度和高度定位装置
- 下一篇:轮‑腿复合并联腿机构及水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