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片中活性物质和铝片的分离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21418.0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6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卫东;孙国平;刘大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正极 片中 活性 物质 分离 回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片的分离回收方法,更具体的讲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片中活性物质和铝片的分离回收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材料检测和电池制作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正极片边角料,正极片边角料由锂电正极材料及铝片组成。由于镍、钴、锰等资源贫乏,金属铝生产耗能高,所以正极片回收有很大价值。在正极片回收领域,目前很多都是采用酸溶解后分离提纯的方法,提纯的镍、钴、锰盐都含有铝杂质,因为铝为絮状沉淀,沉淀颗粒度小,但数量多,铝的絮状沉淀很难过滤除去,如果用这类回收后的镍、钴、锰盐合成正极材料前驱体,絮状氢氧化铝是晶种,给前驱体粒度控制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工艺锂无法回收。并且,此类方法投资非常巨大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污染环境。
因此,需要一种工序简单、成本低廉的方法来分离回收正极片中活性物质和铝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片中活性物质和铝片的分离回收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以使正极片上活性物质与纯铝片有效分离,并且活性物质保持原有性质,铝片不熔融粉化、不氧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片中活性物质和铝片的分离回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正极片于350~450℃下热处理3~5h;
(2)取出正极片,自然降至室温;
(3)物理震动分离正极片上活性物质。
上述分离回收方法中,优选的,步骤(1)中热处理的温度范围是390~410℃。
上述分离回收方法中,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的物理震动分离可以是人工抖动、振动筛过筛、超声波震动等。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本发明所公开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片的分离回收方法不产生废水不污染环境。
本发明所公开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片的分离回收方法通过温度控制破坏、挥发正极片中粘结剂,同时保证铝片不氧化变质,达到完美分离活性物质和铝片的目的。
本发明所公开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片的分离回收方法分离回收后活性物质可保持原有性能,只需经过粉碎等简单处理即可可用于制备B品类电池。
本发明所公开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片的分离回收方法分离回收后铝片不氧化不融粉,可作为废铝回收,充分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回收的活性物质制成半电池后的冲放电图;
图2为实施例2中回收的活性物质制成半电池后的冲放电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述实施例及附图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将片状的5kg镍钴锰酸锂正极片,放置于耐高温料舟中,放入加温炉中400℃热处理4小时;取出,静置降温至室温;轻轻抖动至正极片上活性物质全部与铝片分离,得镍钴锰酸锂(导电剂)3.09kg。将分离所得产物粉碎,过筛取样,按照锂离子国家标准GB/T18287-2000测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制成半电池、在常温、4.25V电压,冲放电如图1,由该图可得半电池充放电性能良好。
实施例2
将片状的5kg钴酸锂正极片,放置于耐高温料舟中,放入加温炉中400℃热处理3小时;取出,静置降温至室温;轻轻抖动至正极片上活性物质全部与铝片分离,得镍钴锰酸锂(导电剂)3.15kg。将分离所得产物粉碎,过筛取样,按照锂离子国家标准GB/T18287-2000测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制成半电池、在常温、4.4V电压,冲放电如图2,由该图可得半电池充放电性能良好。
实施例3
将片状的5kg镍钴锰酸锂正极片,放置于耐高温料舟中,放入加温炉中390℃热处理5小时;取出,静置降温至室温;使用超声波震动方法分离活性物质和铝片,得镍钴锰酸锂(导电剂)3.12kg,目测铝片上活性物质完全分离,铝片光洁、未氧化、未熔融粉化。
实施例4
将片状的5kg镍钴锰酸锂正极片,放置于耐高温料舟中,放入加温炉中450热处理3.5小时;取出,静置降温至室温;振动筛过筛,分离正极片上活性物质和铝片,得镍钴锰酸锂(导电剂)3.04kg,目测铝片上活性物质完全分离,铝片光洁、未氧化、未熔融粉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14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