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弹性发动机进气口节气阀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23534.6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0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特新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9 | 分类号: | C08G18/69;C08G18/66;C08G18/42;C08G18/48;C08G18/32;F02D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百伦律师事务所 11433 | 代理人: | 姜莹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发动机 进气口 节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口节气阀。
背景技术
在我国,汽车行业和塑料制造工艺的发展突飞猛进,金属制作的发动机配件逐渐被以进气歧管为代表的塑料制作的发动机配件取代,作为发动机最关键的部件之一,进气歧管在汽车行业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它的核心功能是为发动机各缸提供充分均匀的混合气,是影响发动机力性和油耗的关键因素。
发动机进气歧管进气口节气阀需要有良好的屈挠性能,以适应高强度的油气喷射,其使用寿命也直接决定了发动机进气歧管整体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用合适的塑料材料代替现有的金属制作发动机进气口节气阀,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高弹性发动机进气口节气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弹性发动机进气口节气阀,各个进气歧管支管3上端节气阀1与进气歧管谐振腔2连通,各个进气歧管支管3下部出气口通过连接法兰4分别与各气缸缸盖连接,还包括气轨5和多个气轨连接支管6,气轨连接支管6与进气歧管支管3一一对应,气轨5通过气轨连接支管6与各个进气歧管支管3的下端连通;
所述发动机进气口节气阀由聚氨酯弹性体制成,该聚氨酯弹性体含有以下组分及重量份: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PTMG)、聚己內酯二元醇(PCL)、端羟基丁氰橡胶、端羟基聚丁二烯、Isonal固化剂、TMP、赛克、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00)、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
可选地,所述聚氨酯弹性体的加工方式是浇注型。
可选地,所述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羟值107~118mgKOH/g。
可选地,所述甲苯二异氰酸酯,纯度大于99.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介电性能良好;
(2)发动机进气口节气阀的屈挠次数高达20多万次,进一步提高设备整体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高弹性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采用本发明的节气阀的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发动机进气口节气阀1、进气歧管谐振腔2、多个进气歧管支管3和连接法兰4,各个进气歧管支管3上端节气阀1与进气歧管谐振腔2连通,各个进气歧管支管3下部出气口通过连接法兰4分别与各气缸缸盖连接,还包括气轨5和多个气轨连接支管6,气轨连接支管6与进气歧管支管3一一对应,气轨5通过气轨连接支管6与各个进气歧管支管3的下端连通。
所述节气阀1由聚氨酯弹性体制成,该聚氨酯弹性体含有以下组分及重量份: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PTMG)、聚己內酯二元醇(PCL)、端羟基丁氰橡胶、端羟基聚丁二烯、Isonal固化剂、TMP、赛克、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00)、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二月桂酸二丁基锡(T-12)。
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PTMG)
白色蜡状固体,当温度超过室温时会变成透明液体。易溶解于醇、酯、酮、芳烃和氯化烃,不溶于脂肪烃和水。当分子量增加时,溶解度会降低。在室温下,PTMG都具有吸水性。其吸水性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最高时可吸收2%的水分。
本发明聚四氢呋喃醚二元醇,羟值107~118mgKOH/g。
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特新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特新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35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