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急返场着陆速度指令集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23549.2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36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霄婷;王跃萍;刘玮;朱雪耀;魏文领;闻子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急 着陆 速度 指令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应急返场着陆速度指令集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构建质量、滚转角、机场高度、高度、速度参数网格,计算飞机匀速下滑的攻角、升降舵、升阻比、轨迹角、下沉率,确定随质量、滚转角、机场高度、高度变化的最大升阻比速度和空滑最大可用速度,对最大升阻比速度和空滑最大可用速度之间的速度范围进行N+1等分,加上最大升阻比速度和空滑最大可用速度,共建立N+2档速度指令集,每档速度指令集的内容包括该档速度对应的攻角、升降舵、升阻比、轨迹角、下沉率;
(3)飞机记录所述N+2档速度指令集,当飞机应急返场时,根据飞机质量、机场高度、高度、速度以及与机场的距离,选择适合的速度指令集档位执行;
在步骤(1)与步骤(3)之间包括:
(2)用发动机空中重启和空滑着陆所需的高度与速度的对应关系修正N+2档速度指令集,并更新每档速度指令集的内容,包括该档速度对应的攻角、升降舵、升阻比、轨迹角、下沉率;
步骤(1)包括:
(11)在飞机质量m、机场高度gnd、滚转角φ、高度H、速度V可变化范围内,构建计算网格;
(12)在计算网格各点,利用带滚转角的配平条件进行飞机匀速下滑性能的计算:
其中:W=mg为飞机的重力,g为重力加速度;L、D为飞机的升力和阻力,My为飞机的俯仰力矩,均为随攻角α、升降舵δe,高度H和速度V变化的气动参数;θ为飞机的俯仰角;
用方程组数值求解方法,得到满足配平条件的攻角α、升降舵δe,俯仰角θ;根据气动参数计算方法求解升力L和阻力D;
计算升阻比KL/D:
KL/D=L/D
计算轨迹角γ:
γ=θ-α
计算下沉率Vs:
Vs=Vsinγ
(13)将给定质量、滚转角、高度、机场高度条件下,最大升阻比速度作为航迹最远速度,最大计算速度作为航迹最近速度,对两个速度之间的区间N+1等分,按照航迹最远速度、1…N等间隔速度、航迹最近速度顺序排列,得到N+2个档位的速度指令集合,每档速度指令集的内容包括该档速度对应的攻角、升降舵、升阻比、轨迹角、下沉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返场着陆速度指令集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
(21)将发动机空起窗口和空滑进近窗口条件,表征为相应高度层的速度指令,对应替换原有速度指令;
(22)对新速度指令与原速度指令的衔接处进行线性插值平滑处理,根据平均下沉率计算插值段最短长度;
(23)在发动机空起窗口后的高度层,将各档位的速度指令均选用最中间档位的速度指令;
(24)飞机与机场的相对高度大于300m处更新的速度指令,其对应的攻角、升降舵、升阻比、轨迹角、下沉率由参数网格计算结果插值得到;飞机与机场的相对高度小于300m处更新的速度指令,需补充计算在起落架放下状态下空滑的攻角、升降舵、升阻比、轨迹角、下沉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返场着陆速度指令集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
(31)根据飞机当前速度V和最大可用滚转角φmax,估算飞机调转方向所需的最大航程
根据机场高度gnd、高度H以及与机场的距离Dis,计算飞机空滑返回所需的平均升阻比Kneed
(32)查速度指令表,得到飞机质量m,机场高度gnd,滚转角φmax条件下的N+2档速度指令;对第i个档位的速度指令求解从机场高度到飞机高度范围内的升阻比的平均值其中i=1,2,…,N+2;
(33)如果存在i,使得则选择使最小的一档速度指令,用于空滑返回的轨迹设计和制导决策;否则,当前状态可能无法安全返回,选用升阻比最大的第1档速度指令用于空滑返回的轨迹设计和制导决策,尽可能发挥滑翔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354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蒸煮酿酒原料的装置
- 下一篇:清香型白酒制作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