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碳烃生产二烯烃及汽油组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23671.X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7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剑锋;刘飞;康安福;李长明;张松显;马应海;程亮亮;彭蓉;程琳;王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0/00 | 分类号: | C10G50/00;C07C5/48;C07C11/167;B01J23/889;B01J23/88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沈金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流 二烯烃 分离单元 汽油 富含 氢气 低碳烃 芳构化 烯烃 催化脱氢单元 氧化剂 芳构化反应 氧化脱氢 油质 制备 生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碳烃生产二烯烃及汽油组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富含C4‑C6烷烃的原料与氢气进入催化脱氢单元中进行反应,得到物流a;使物流a进入分离单元I,得到物流b和c;使物流c、富含烯烃的原料、含有氧化剂的物料和水进入氧化脱氢单元中进行反应,得到富含二烯烃的物流d;使物流d进入分离单元II,将二烯烃分离后得到物流e;使物流e、物流b和氢气进入进行芳构化反应,得到芳构化产物;使芳构化产物进入分离单元III后得到汽油组分。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方面能够制备得到油质的汽油,另一方面提高了含有C4‑C6烷烃的原料,以及含有烯烃的原料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碳烃生产二烯烃及汽油组分的方法,属于石油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十二五以来,随着中国石油广东石化2000万吨/年炼油、昆明1000万吨/年炼油、四川石化炼化一体化工程、抚顺石化80万吨/年乙烯、大庆石化12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等项目的推进,中国石油的炼油能力和乙烯产能还将进一步扩大,炼厂副产的拔头油、戊烷油、焦化石脑油、催化裂化C4和裂解C4资源的产量也在大幅增加。C4资源除部分用于生产MTBE、烷基化油、聚合单体外,大部分作为民用燃料烧掉;戊烷油通过异构化、高温芳构化的技术改制为汽油,生成干气量较大,利用率不高;而C4烃和拔头油不仅价格低廉,且运输成本高、运输过程中损失大,对该炼厂来说属于低价值产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对车用燃料汽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环保要求对汽油质量标准的日趋严格,车用汽油的质量标准正在向低硫含量、低烯烃含量、低蒸汽压和方向发展,市场对增产高质量汽油和对低硫、低烯烃含量、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具有极大需求,该方面的技术开发也成为国内各研究单位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丁二烯是合成橡胶的主要原料,占总原料的71%,2015年丁二烯的需求量将达到350万吨,中国丁二烯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使用碳四抽提法,由乙烯装置生产,按2015年乙烯能力2100万吨计算,丁二烯总资源量为284-294万吨,丁二烯将出现严重缺口。丁二烯的另一重要来源是丁烯氧化脱氢技术,丁烯氧化脱氢以正构丁烯为原料,国产的正丁烯脱氢催化剂在国内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了三元钼系催化剂、六元钼系催化剂、H-198铁系和B-O2铁系催化剂,反应床也由最初的导向挡板流化床发展到后来的二段轴向绝热固定床。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国内大型乙烯装置的不断新建,丁二烯的生产工艺逐步被成本更低廉的碳四抽提法所取代,众多的正丁烯氧化脱氢装置逐渐停产,因此国产正丁烯氧化脱氢技术没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长远来看,受乙烯裂解装置原料轻质化影响,抽提法新增的丁二烯产能将越来越难以满足未来下游合成橡胶对丁二烯的需求。
戊二烯化学性质活泼,是生产聚异戊二烯橡胶、特种橡胶、石油树脂、农药、医药、香料、固化剂、阻燃剂等多种石油化工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化工原料,戊二烯主要是是从石油裂解制乙烯副产物的分离提纯得到的,因而比较其产能和利用率受地域分散和工艺状况的严重限制。
CN103361113A公开了一种含有碳四碳五碳六的原料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方法,现将含有碳四碳五碳六的原料与氢气混合进行催化脱氢反应。催化脱氢产物经过不凝气体分离装置,分离出不凝气体以后,与含有烯烃的原料、氢气混合后,进入芳构化反应器与芳构化催化剂接触进行芳构化反应,反应后的产物通过分离,可分为干气、液化气、汽油组分和柴油组分。
CN103965002A公开了一种低碳烃氧化脱氢的方法,低碳烃原料、含氧气体和稀释剂按一定比例进入第一级反应器,反应后的物料再和第二股低碳烃原料和第二股含氧气体混合后,进入下一级反应器;其中,稀释剂包括水蒸气、N2、CO2、He或其它惰性气体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36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