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具的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23908.4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96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松芳隆之;矢部贵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加特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刘晓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气体向冷却水路供给的模具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将冷却水与由加压气体供给源(加压装置)供给的加压 气体一同向模具内部(冷却水路)供给的压铸模具等的冷却装置(例如参 照专利文献1)。另外,通常,冷却水的氧浓度越高,越容易在冷却水的配 管内生锈,故而相对于向冷却水路供给的冷却水,由脱氧装置进行脱氧(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468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09092号公报
但是,在目前的压铸模具等的冷却装置中,向冷却水路供给的冷却水 以由加压装置供给的气体量使氧浓度提高,故而具有在该状态下冷却水返 回脱氧装置的话则脱氧效果变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冷 却水循环罐设有的脱氧装置的脱氧效果变差的模具的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模具的冷却装置具有模具、冷却水循环 罐、加压装置、中间罐以及第一冷却水返回装置。
所述模具具有第一冷却水路。
所述冷却水循环罐具有进行将所述模具冷却的冷却水的脱氧的脱氧装 置,贮存所述冷却水。
所述加压装置与所述冷却水循环罐连通,将加压后的冷却水向所述第 一冷却水路压送并且将气体向所述第一冷却水路供给。
所述中间罐贮存从所述第一冷却水路排出的冷却水并且向大气开放。
所述第一冷却水返回装置使在所述中间罐中贮存的冷却水返回所述冷 却水循环罐。
因此,由加压装置加压后的冷却水被向第一冷却水路压送并且将气体 向第一冷却水路供给,从第一冷却水路排出的冷却水贮存在向大气开放的 中间罐,通过第一冷却水返回装置使在中间罐中贮存的冷却水返回具有脱 氧装置的冷却水循环罐。
即,供给第一冷却水路的冷却水以由加压装置供给的气体量使氧浓度 提高。因此,在该冷却水返回冷却水循环罐之前,暂时向向大气开放的中 间罐贮存。由此,从冷却水抽去气体,故而提高的氧浓度下降。其结果, 能够抑制在冷却水循环罐设有的脱氧装置的脱氧效果变差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铝压铸产品的模具的实施例1的模具的冷却装置的整体 系统图;
图2是适用于铝压铸产品的模具的实施例1的模具的冷却装置的整体 系统图,是说明模具冷却时的冷却水的流动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对应于中间罐的水量的第一冷却水返回泵电动机的间歇运 转例的时间图。
标记说明
2:模具
3:冷却水循环罐
31:脱氧装置(脱氧装置)
4:加压装置(加压装置)
41:加压装置主体
5:中间罐
51:水位传感器
7:冷却水循环驱动控制器
11:第一冷却水路
12:第二冷却水路
13:循环罐出侧冷却水路
13p:循环罐出侧泵
14:第一入侧冷却水路(加压装置)
15:第二入侧冷却水路(冷却水供给装置)
16:出侧冷却水路
17:第一冷却水返回水路(第一冷却水返回装置)
17p:第一冷却水返回泵(第一冷却水返回装置)
18:第二冷却水返回水路(第二冷却水返回装置)
18p:第二冷却水返回泵(第二冷却水返回装置)
W:冷却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对实现本发明的模具的冷却装置的优 选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首先,对构成进行说明。
图1表示适用于铝压铸产品的模具的实施例1的模具的冷却装置的整 体系统图。以下,基于图1说明模具的冷却装置的构成。
实施例1的模具的冷却装置1适用于车辆的变速箱等铝压铸产品的模 具。该模具2的冷却装置1具有模具2、冷却水循环罐3、加压装置4(加 压装置)、中间罐5、纯水供给装置6以及冷却水循环驱动控制器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加特可株式会社,未经加特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39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破碎机颚板的液态模锻模具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层刹车盘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