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壁碳纳米管改性的网状聚氨酯微生物载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24379.X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77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迟文浩;薛欣喜;冯海燕;张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中心 |
主分类号: | C08G18/48 | 分类号: | C08G18/48;C08G18/40;C08F283/06;C08K7/24;C08J9/08;C12N11/0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7 | 代理人: | 庄树杰;李祺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网状聚氨酯 微生物载体 多壁碳纳米管 互穿网络结构 聚氨酯软泡 烯烃聚合物 反应釜 改性 制备 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制备方法技术 胺类催化剂 聚醚多元醇 聚酯多元醇 生物降解性 锡类催化剂 乙烯基聚醚 碱液浸泡 烯烃单体 异氰酸酯 多元醇 聚氨酯 耐水解 相容性 发泡 硅油 网化 保温 引入 爆炸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载体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壁碳纳米管改性的网状聚氨酯微生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将乙烯基聚醚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H2O、硅油、锡类催化剂、胺类催化剂、烯烃单体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加入多壁碳纳米管搅拌均匀并保温作为组分1;将异氰酸酯、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加入反应釜搅拌均匀作为组分2;将组分1和2混合搅拌均匀,发泡得到聚氨酯软泡;将聚氨酯软泡通过碱液浸泡或爆炸法进行网化处理,得到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网状聚氨酯微生物载体;通过互穿网络结构在网状聚氨酯载体内部引入烯烃聚合物,增强载体的耐水解和耐生物降解性,增强聚氨酯组分和烯烃聚合物组分的相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载体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多壁碳纳米管改性的网状聚氨酯微生物载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和谐家园首要解决的问题。以活性污泥为代表的生物处理污水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和工业污水的处理中。然而,传统的活性污泥技术在降低污水厂出水总氮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产生的大量剩余污泥也成为了二次污染源。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工艺,运用了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又充分利用了活性污泥法的优点,在降低污水厂出水总氮和剩余污泥减量方面效果良好。
通过引入微生物载体,可以为污水处理微生物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在载体表面提供好氧环境提高硝化细菌的硝化反应速率,在载体内部提供厌氧环境以提高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反应速率,最终提高处理总氮的能力;同时,微生物载体还能够促进剩余污泥的原位分解,实现剩余污泥减量化。
目前,高分子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载体填料,主要包括聚烯烃类和聚氨酯类。在实际应用当中,简单的聚合物生物载体填料亲水性和生物附着性较差,导致微生物挂膜速度较慢,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且耐水解和微生物降解性差,使用寿命短,使用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设计一种多壁碳纳米管改性的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网状聚氨酯微生物载体的制备方法,提高载体的耐水解和耐生物降解性,增加聚氨酯生物载体吸附的生物量,提高污水生物处理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壁碳纳米管改性的网状聚氨酯微生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乙烯基聚醚多元醇5~15份、聚醚多元醇50~120份、聚酯多元醇0~30份、H2O5~8份、硅油1~3份、锡类催化剂0.05~0.2份、胺类催化剂0.1~0.8份、烯烃单体5~50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加入0.1~1份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搅拌均匀,并保温至35~45℃,作为组分1;上述份数为质量份;
步骤2:将异氰酸酯120~140份、自由基聚合引发剂0.01~0.15份,加入反应釜,搅拌均匀,作为组分2;上述份数为质量份;
优选的是,所述乙烯基聚醚多元醇为乙烯基聚氧化丙烯多元醇或乙烯基聚环氧乙烷多元醇;
优选的是,所述聚醚多元醇为乙二醇聚醚多元醇、乙二醇四氢呋喃聚醚多元醇或氧化丙烯聚醚多元醇;
优选的是,所述聚酯多元醇为己二酸聚酯多元醇或芳香族聚酯多元醇;
优选的是,所述锡类催化剂为辛酸亚锡或二丁基二月桂酸锡,胺类催化剂为三乙烯二胺、三乙醇胺、三乙胺或N-乙基吗啉中的一种,锡类和胺类催化剂用于催化异氰酸酯与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反应,调节聚氨酯发泡反应活性。
优选的是,所述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BPO)、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中的一种,用于引发烯烃单体及乙烯基聚醚多元醇的自由基聚合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中心,未经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43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