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频域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24723.5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9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飞;刘畅;韩松;詹学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曹玲柱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孔径雷达 成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孔径雷达技术领域,尤其一种频域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工作于主动探测方式的微波成像遥感设备。SAR装载在飞机、卫星等运动平台上,随着平台的移动发射探测信号并接收目标的回波信号,通过将一系列接收到的信号进行综合处理使其等效于一个大孔径天线发射和接收到的信号的方式来实现高分辨率的目标探测,这一技术称为孔径合成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具有探测距离远、成像区域宽、分辨率高,可全天候昼夜工作。在资源普查、测绘、海洋环境调查、灾害监测、军事侦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为球面波,在低精度成像时,可近似为平面波进行成像处理。而在高精度成像时,不能忽略电磁波存在的波前弯曲。在波束指向偏离正侧视时也会存在波前与平台运动方向不平行的问题,上述问题统称为距离迁移。
通常,为了保证雷达的高精度成像性能,需要在成像处理中加进距离迁移校正(RCMC)处理。目前,主要的成像方法包括距离多普勒域成像方法(RD方法)、波数域成像方法(ω-k方法)、Chirp Scaling方法(CS方法)。RD以及ω-k等方法具有处理简单、精度高等特点,然而由于在处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插值,带来了插值误差,为了减少插值带来的误差则需要采用更复杂的插值算法,又带来了运算量增加的问题。因此,在高精度的SAR成像处理中,通常采样CS方法。CS方法避免了插值运算,但是带来了处理步骤增多、需要多次转置存储、处理模型存在近似误差等问题,增加了处理的复杂性和局限性。
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申请发现目前已有的SAR成像方法中,存在着或者精度低,或者运算处理复杂、运算量大等问题。因此,本领域存在对进一步简化处理和提高精度的SAR成像方法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频域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以满足对降低计算复杂性、降低运算量、提高成像精度等要求。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频域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包括:步骤A,对合成孔径雷达接收的回波信号依次进行下变频和解调后,采样得到信号s(ta,tr),对信号s(ta,tr)进行两维傅里叶变换,得到S(fa,fr),其中,ta为方位向变量,tr为距离向变量,fa为方位向变量对应的频率变量;fr为距离向变量对应的频率变量;步骤B,将信号S(fa,fr)与雷达系统工作参考信号HRF(fa,fr)相乘,得到信号S1(fa,fr);步骤C,将信号S1(fa,fr)按照设定的插值算法进行stolt变换,得到信号S2(fa,fr′),其中,fr′为新的距离频率变量;以及步骤D:将信号S2(fa,fr′)进行二维逆傅里叶变换后,与设定的插值算法对应的插值误差补偿函数相乘,得到高精度合成孔径雷达图像sI(ta,tr)。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频率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频域精确、无误差的成像算法,计算过程中的插值运算带来的误差采用插值误差补偿方法加以控制,可避免插值计算误差对SAR成像的影响,实现高精度成像;
(2)插值误差补偿函数由插值算法确定,可以选用便于实现的插值算法,大大简化了插值运算量;
(3)实现SAR成像的处理算法及流程简单,可大量节省转置处理的时间和对转置存储器的需求,降低了成像算法实现的复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47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的激光避障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网格划分的动态目标波达方向跟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