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电站一体化堆芯测量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25028.0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3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于晓雷;张明乾;冉小兵;刘言午;陈永超;皮建红;曾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7/112 | 分类号: | G21C17/112;G21C17/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 |
地址: | 518023 广东省深圳市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站 一体化 测量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堆芯测量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一 体化堆芯测量组件。
背景技术
核电站反应堆中布置有用于测量堆芯出口温度和堆芯中子注量率的堆芯测 量仪表。在已知核电站中,堆芯出口温度和堆芯中子注量率分别使用不同类型 的仪表组件进行测量。具体来说:堆芯出口温度通过40个布置在堆芯燃料组件 中的热电偶进行测量,热电偶分成四组,通过四根热电偶柱组件引出反应堆压 力容器;堆芯中子注量率则通过装有微型裂变室的指套管进行测量,指套管的 插入端焊接有弹头式端塞,指套管借助端塞从反应堆压力容器底部插入至堆芯 燃料组件顶部而实现安装和测量。
但是,上述测量方式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第一,堆芯出口温度和堆芯中子 注量率使用不同的仪表组件分开测量,增加了反应堆压力容器下封头的开孔数 量,导致反应堆压力容器封头刚度降低,导致反应堆设计的安全性降低;第二, 用于测量堆芯中子注量率的指套管从反应堆压力容器下封头引入,需要在反应 堆压力容器底部开孔,不符合先进反应堆的设计要求(要求用于堆芯出口温度 和中子注量率测量的仪表应位于堆芯之上,即仪表组件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 插入堆芯);第三,指套管从反应堆压力容器底部插入,容易在仪表组件支撑位 置发生磨损。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一种提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核电站一体化堆芯测量 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插入堆芯的核电站一 体化堆芯测量组件,以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电站一体化堆芯测量组件, 所述堆芯测量组件从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引入堆芯,包括位于反应堆压力容器 外部的上壳、位于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部的外壳、多个用于探测堆芯轴向功率分 布的中子注量率测量器和一个用于测量堆芯出口温度的热电偶;中子注量率测 量器和热电偶均安装在外壳内,外壳保证中子注量率测量器和热电偶不与一回 路冷却剂接触。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接头、过渡段、包壳和端塞;接头的上端与堆测接 管密封组件的电缆接插件连接,下端通过过渡段与包壳的上端连接,端塞连接 在包壳的底端。
优选地,所述端塞为弹头形端塞,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包壳的底端。
优选地,所述中子注量率测量器和热电偶均焊接在包壳内。
优选地,所述接头和包壳均采用管材加工,端塞采用棒材加工,管材和棒 材的材料均为奥氏体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中子注量率测量器为自给能中子通量探测器或微型裂变室。
优选地,所述热电偶为K型铠装热电偶。
优选地,所述中子注量率测量器和热电偶均通过测量引线输出测量结果。
优选地,所述上壳从堆测接管密封组件的密封螺母延伸至电缆接插件,以 保证测量引线的密封。
优选地,所述上壳采用整段的奥氏体不锈钢管材加工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核电站一体化堆芯测量组件是从反应堆压力容器 顶盖引入堆芯的,符合先进反应堆的设计要求;而且能够实现对堆芯出口温度 和堆芯中子注量率的同时测量,减少了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开孔数量,因此能够 提高反应堆设计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核电站一体化堆芯测量组件及其 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核电站一体化堆芯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核电站一体化堆芯测量组件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安装状态示 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 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 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核电站一体化堆芯测量组件包括外壳10、上壳 20、七个中子注量率测量器30和一个热电偶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50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电线路用纤维复合芯导线
- 下一篇:一种固态硬盘数据擦除方法及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