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肱骨大段骨缺损的骨搬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25428.1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6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马坤龙;栾和旭;栾富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A61B17/72;A61B17/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肱骨 大段骨 缺损 搬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用骨搬运术治疗肱骨大段骨缺损的装置。
背景技术
长骨大段骨缺损是指骨折不能自行愈合或仅能再生10%的骨缺损,一般为累及长骨直径的2-3倍。大段骨缺损通常由高能量创伤、感染、肿瘤等原因引起,常伴有肢体短缩、畸形、骨髓炎、肌肉萎缩和邻近关节僵硬,其修复治疗一直是骨科领域的最大难题之一。据统计显示,在德国骨移植手术是患者最常接受前50种治疗之一;在美国每年需进行骨移植手术的患者约80万例;在中国每年单因创伤需行骨移植手术就超过了300万例;大段骨缺损给予患者带来了巨大身心伤害及经济负担,因此如何解决该项难题已成为骨科领域的重要课题。
目前临床上治疗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主要方法有自体骨移植、Masquelet技术及Ilizarov技术。自体骨移植具有最佳的骨传导、骨诱导及骨生成作用,是治疗骨缺损的标准。然而自体骨量有限、骨强度欠佳,难以满足大段骨缺损的需求。虽然吻合血管的骨移植(如腓骨、髂骨、肋骨等)也是治疗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但是该手术创伤大,供区并发症多,移植骨完成塑形及增粗的时间长,而且患者不能早期负重,后期易出现应力性骨折、肌肉萎缩等。此外,该技术学习曲线长,对术者要求相对较高,不能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因此不是治疗大段骨缺损的主流方法。Masquelet技术的出现为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该技术是利用膜辅助的自体骨移植治疗节段性骨缺损。该技术具体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彻底清后植入PMMA骨水泥占位器,使用内固定或外固定进行固定,闭合创面,形成诱导膜。第二阶段:在6-8w后切开诱导膜,移除骨水泥占位器,打通髓腔,在膜内填充自体松质骨,然后闭合诱导膜和切口。该诱导膜不但具有避免移植骨吸收、维持移植骨位置及阻止软组织侵入等作用,而且能可分泌生长因子和骨诱导因子促进骨质生长,如血管内皮因子、TGF-β1,BMP-2等。虽然多项临床研究证明Masquelet技术治疗骨缺损能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是也存在很大局限性。该技术最大的缺陷在于修复骨缺损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自体骨移植,增加了手术创伤及供区并发症;而且该技术不能有效的纠正肢体短缩及力线,如果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还需要结合显微皮瓣技术。此外,在术后患者不能早期负重锻炼,容易出现应力性骨折、骨吸收及骨不连等并发症,而且该方法需要进行两次甚至多次手术,患者住院时间长、花费极高。
骨搬运技术的出现被认为是20世纪矫形外科的里程碑,为骨缺损的治疗开创了一个新时代。骨搬运技术是由俄罗斯骨科医生Ilizarov所独创,遵循组织再生的张力-应力法则,符合“骨自然重建”理念,是目前临床治疗长骨大段骨缺损的金标准。骨搬运技术的核心在于Ilizarov支架的牵张成骨,具体地分为三个步骤:1.使用Ilizarov支架固定患肢,提供稳定性、维持肢体长度及力线;2.对靠近骨缺损的干骺端进行低能量皮质截骨;3.调节Ilizarov支架将具有活性的骨段按照适当的速度与频率向骨缺损残端滑移、靠拢,并在Ilizarov支架固定下完成骨缺损修复。与自体骨移植术和Masquelet技术相比,骨搬运技术有以下优点:1)修复骨缺损长度不受限制,不需要自体骨移植,避免了自体骨移植及Masquelet技术“以创伤修复创伤”的缺陷;2)该技术可同期牵张软组织再生,不需采用皮瓣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3)可通过外支架同期矫正各种复杂的肢体畸形。4)属于微创手术,疗效可靠,费用低廉。
尽管骨搬运技术治疗各种复杂骨缺损疗效确切,但是也存在较多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与Ilizarov支架的使用密切相关。目前用于骨搬运技术的Ilizarov支架主要是环式外固定支架和单杆外固定支架。环式外固定支架为三维空间构型,固定牢靠,应力分布均匀。该支架需要在长骨的两端干骺端以及滑移骨块上打入数枚钢针,以提供稳定、维持肢体长度及力线的作用。然而在多平面穿多根钢针会引起骨质切割,减弱了局部骨强度,可能会导致医源性骨折;而且在多平面穿入钢针时对操作技术要求高,有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的风险性。Ilizarov支架固定周期长,临床护理困难,因此针道感染、针道松动、断裂及软组织切割并发症经常出现。而且部分患者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甚至偏执等精神问题,也有部分患者因肢体疼痛、肿胀等不适感拒绝下地负重训练,后期可能出现废用性骨质疏松、再骨折、骨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等并发症。单杆外固定支架具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针道感染少及患者容易耐受等优点,适合用于长度较小的骨缺损。然而单杆外固定支架力学稳定性差,无法调整力线,患肢不能早期负重,后期可出现力线不良、废用性骨质疏松、再骨折、骨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等并发症。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54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