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隐蔽信道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27065.5 | 申请日: | 2015-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3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崔维力;赵伟;李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30 | 分类号: | H04B1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西青区华苑产***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蔽 信道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隐蔽信道通信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隐蔽信道是指允许进程以危害系统安全策略的方式传输信息的通信信道。
隐蔽信道的概念最初是Lampson在1973年提出,其给出的隐蔽信道定义为:不是被设计或本意不是用来传输信息的通信信道。在这篇开创性的文章里,Lampson关注于程序的限制问题,即如何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进行限制,使其不能向其他未授权的程序传输信息。他列举了恶意或行为不当的程序绕过限制措施,泄露数据的6种方法和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把这些方法归纳为3种类型:存储信道,合法信道和“隐蔽信道”。后续的研究将隐蔽信道重新划分为两种类型:存储隐蔽信道和时间隐蔽信道,统称隐蔽信道。其中:时间隐蔽信道对应于Lampson所指的“隐蔽信道”;合法信道则是一种阈下信道(subliminalchannel),是公开信道中所建立的一种实现隐蔽通信的方式。信道中公开的、有意义的信息仅仅充当了秘密信息的载体,秘密信息通过它进行传输。这种隐蔽传输信息的方式后来逐渐淡出了隐蔽信道研究的中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
隐蔽信道分析工作包括信道识别、度量和处置。信道识别是对系统的静态分析,强调对设计和代码进行分析发现所有潜在的隐蔽信道。信道度量是对信道传输能力和威胁程度的评价。信道处置措施包括信道消除、限制和审计。隐蔽信道消除措施包括修改系统、排除产生隐蔽信道的源头、破坏信道的存在条件。限制措施要求将信道危害降低到系统能够容忍的范围内。但是,并非所有的潜在隐蔽信道都能被入侵者实际利用,如果对所有的潜在隐蔽信道进行度量和处置会产生小必要的性能消耗,降低系统效率。并且,传统的基于隐蔽信道判断规则的检测隐蔽信道技术存在误判率高和漏检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隐蔽信道通信的检测方法及装置,以实现不需要先验知识即可检测隐蔽信道通信,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误判率及漏检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隐蔽信道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库系统运行时用以检测隐蔽信道的信息,根据所述信息确定隐蔽信道使用事件;
确定所述隐蔽信道使用事件包括的各个操作的参数状态;
根据所述状态参数属于设定的参数空间的概率范围确定所述操作是否合法。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隐蔽信道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隐蔽信道使用事件确定单元,用于获取数据库系统运行时用以检测隐蔽信道的信息,根据所述信息确定隐蔽信道使用事件;
参数状态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隐蔽信道使用事件包括的各个操作的参数状态;
操作状态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状态参数属于设定的参数空间的概率范围确定所述操作是否合法。
本发明通过获取数据库系统运行时用以检测隐蔽信道的信息,根据所述信息确定隐蔽信道使用事件;确定所述隐蔽信道使用事件包括的各个操作的参数状态;根据所述状态参数属于设定的参数空间的概率范围确定所述操作是否合法。本发明解决现有的基于隐蔽信道判断规则的检测隐蔽信道技术存在误判率高和漏检情况的问题,实现不需要先验知识即可检测隐蔽信道通信,提高了检测效率,达到了降低误判率及漏检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一种隐蔽信道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一种隐蔽信道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隐蔽信道检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无需先验知识进行隐蔽信道检测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一种隐蔽信道检测装置来执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获取数据库系统运行时用以检测隐蔽信道的信息,根据所述信息确定隐蔽信道使用事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70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