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发酵丙酸及其盐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29206.7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8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兆仁;罗伯特·华彼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华美畜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7/52 | 分类号: | C12P7/52;C12R1/01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4 | 代理人: | 俞鲁江 |
地址: | 110164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发酵 丙酸 及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产丙酸盐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微生物发酵丙酸及其盐的工艺。
背景技术
丙酸盐如丙酸钙、丙酸钠、丙酸钾等能够有效地抑制霉菌、嗜氧芽孢杆菌,而且对人体基本无害,是良好的防腐保鲜剂。因此用途十分广泛,尤其在医药、食品、饲料、香料、有机合成等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高产量、高效率的微生物发酵生产丙酸盐的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生物发酵丙酸及其盐的工艺,
步骤如下:
步骤1)将丙酸杆菌按照2-2.5%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有种子培养基的厌氧瓶中,充入无菌氮气后,置于15-18℃培养箱静置培养24-30h;所述种子培养基的配方为:酵母粉28-30g/L,胰酶大豆肉汤16-20g/L,K2HPO4 3.6-4.0g/L,Na2HPO4 2.6-2.8g/L;
步骤2)将步骤1)培养所得菌种按照6-8%的接种量无菌转入装有种子罐培养基的种子罐中,充入无菌氮气后搅拌培养,氮气通气量为0.3~0.5vvm,搅拌速率为25rpm,培养温度为25℃,时间为10-14h;所述种子罐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体积百分比的组分组成:11~15%甘油、2~3%酵母膏、1.2~1.5%胰大豆蛋白胨、0.6~1.5%磷酸氢二钾、0.6~1.5%磷酸二氢钾,余量为纯净水;
步骤3)将上述种子罐中培养至对数期的菌种按照25-30%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有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发酵,通过流加碱或盐溶液,将pH值维持在7,期间保持氮气的持续充入,当pH值不再变化时,丙酸停止产生,发酵结束;
步骤4)将步骤3)所得发酵液经过压滤机过滤、取滤液,送入喷雾塔进行喷雾干燥后即得丙酸盐。
所述种子培养基的配方为:酵母粉28g/L,胰酶大豆肉汤20g/L,K2HPO44.0g/L,Na2HPO4 2.6g/L。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高了丙酸盐产量;不仅节约成本,还解决了环境问题。本发明以价格低廉、易得的工业副产物替代了现有工艺中价格昂贵的酵母粉和蛋白胨,明显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微生物发酵丙酸及其盐的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1)将丙酸杆菌按照2-2.5%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有种子培养基的厌氧瓶中,充入无菌氮气后,置于15-18℃培养箱静置培养24-30h;所述种子培养基的配方为:酵母粉28-30g/L,胰酶大豆肉汤16-20g/L,K2HPO4 3.6-4.0g/L,Na2HPO4 2.6-2.8g/L;
步骤2)将步骤1)培养所得菌种按照6-8%的接种量无菌转入装有种子罐培养基的种子罐中,充入无菌氮气后搅拌培养,氮气通气量为0.3~0.5vvm,搅拌速率为25rpm,培养温度为25℃,时间为10-14h;所述种子罐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体积百分比的组分组成:11~15%甘油、2~3%酵母膏、1.2~1.5%胰大豆蛋白胨、0.6~1.5%磷酸氢二钾、0.6~1.5%磷酸二氢钾,余量为纯净水;
步骤3)将上述种子罐中培养至对数期的菌种按照25-30%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有所述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发酵,通过流加碱或盐溶液,将pH值维持在7,期间保持氮气的持续充入,当pH值不再变化时,丙酸停止产生,发酵结束;
步骤4)将步骤3)所得发酵液经过压滤机过滤、取滤液,送入喷雾塔进行喷雾干燥后即得丙酸盐。
酵母粉28g/L,胰酶大豆肉汤20g/L,K2HPO4 4.0g/L,Na2HPO4 2.6g/L。
实施例1
一种微生物发酵丙酸及其盐的工艺,步骤如下:
步骤1)将丙酸杆菌按照2%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有种子培养基的厌氧瓶中,充入无菌氮气后,置于18℃培养箱静置培养30h;所述种子培养基的配方为:酵母粉30g/L,胰酶大豆肉汤20g/L,K2HPO4 4.0g/L,Na2HPO4 2.8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华美畜禽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华美畜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92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鳍棘鲷天然鱼苗捕捞装置及其捕捞运输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鱼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