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槽轮补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29318.2 | 申请日: | 2015-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3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帖荣俊;吴利群;帖荣康;帖广宏;吴承宸;帖广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东方吊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6 | 分类号: | B60M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化铁道供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导线(承力索和接触线)下锚补偿使用的一种槽轮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导线(承力索和接触线)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为避免引起导线(承力索和接触线)张力的变化,锚段两端均采取下锚补偿装置以补偿其变化。
现有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导线(承力索和接触线)下锚补偿装置普遍采用棘轮补偿装置。
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布了一种“用于调整装置的带滑轮补偿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其公开号:CN 1285292 A,申请日:2000.6.21,公开日:2001年2月28日,申请人:(德国)西门子公司。该特征是:一种用于张紧装置的带滑轮补偿装置,该张紧装置用于张紧链形悬挂架空接触网设备的接触导线和承力索。该带滑轮补偿装置具有一个张紧轮(4)和至少一个止动元件(9),该张紧轮(4)有一个直径较大的滚筒(5)以及一个较小的滚筒(6);而止动元件(9)与至少一圈安装在直径较大的滚筒(5)上的止动齿(7、8)共同作用。通过分别将至少一圈止动齿(7、8)安装在直径较大的滚筒(5)的两个外侧面上,以及使止动元件(9)对称与止动齿(7、8)共同作用,也能够可靠地支撑和闭锁明细更重的导线平衡重。
一种“用于调整装置的带滑轮补偿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对制动效果不够明显,制造工艺要求高,且施工现场安装复杂等。
中国专利数据库中还公布了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侧面制动棘轮张力补偿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其申请公布号:CN 101695907 A,申请日:2009.10.30,申请公布日:2010年04月21日,申请人:舒文琛、李霁开。该特征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侧面制动棘轮张力补偿装置,包括制动支撑架,制动支撑架通过两旋臂与棘轮轴相连接,棘轮轴与棘轮本体通过采用自润滑复合材料制成的滑动轴承同轴设置,棘轮本体可绕棘轮轴转动,棘轮本体由轮毅、多个辐板和轮缘构成,棘轮本体辐板两侧、轮载的外圆周表面分别设置有张紧轮槽A和张紧轮槽8,该两槽内设置有绳槽,轮缘外圆周表面设置有底部铸造有绳槽和钢丝绳孔的棘 轮轮槽,轮缘的两侧对称铸造有制动齿圈,制动支撑架下端固接有缓冲制动装置,本发明适用于承力索和接触线受环境温度影响缓慢变化的工作状态,避免了机车受电弓的频繁离线、拉弧以及接触线烧伤等缺陷,且无需注油、免维修、使用寿命长。
一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侧面制动棘轮张力补偿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对制动效果不够明显,制造工艺要求高,且施工现场安装复杂等。
中国专利数据库中还公布了一种“伞齿棘轮补偿装置”发明专利申请,其申请公布号:CN 101716893 A,申请日:2009.12.17,申请公布日:2010年04月21日,申请人: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宝鸡器材有限公司。该特征是:一种伞齿棘轮补偿装置,包括棘轮本体(1)、棘轮制动架(2)、长螺栓销(3)、棘轮框架连扳(4)、制动卡板(5)、平衡轮(6)、钢丝绳1(7)钢丝绳II(7I)及线夹(8);棘轮本体(1)的大轮(12)的外圆上制有两排相互对称的伞齿,且伞齿由直齿(24)和侧齿(25)构成,直齿(24)位于大轮(12)圆周面的两侧,侧齿(25)位于大轮(12)的侧壁上:制动卡板(5)的前端制有″U″型制动口(26),且制动口(26)的宽度与两侧齿25的底部问距一致。本发明棘齿采用直齿加侧齿形成的伞齿结构,且通过优化结构设计,简化制造工艺,提高安全使用性能,使用工作张力达到38.85kN,补偿距离达到800m。不但能满足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大张力与补偿距离的要求,而且安装维护更方便。
一种“伞齿棘轮补偿装置”的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对制动效果不够明显,制造工艺要求高,且施工现场安装复杂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东方吊架有限公司,未经扬州东方吊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93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