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玻璃增强密度梯度型装甲防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29353.4 | 申请日: | 2015-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7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秦庆华;张威;郭奕蓉;王铁军;沙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H5/04 | 分类号: | F41H5/04;B32B15/01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玻璃 增强 密度 梯度 装甲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甲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玻璃增强密度梯度型 轻质复合夹芯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装甲防护技术是武器装备系统生存能力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一 项现代武器装备都离不开防护。随着反装甲武器技术的迅速发展,武器装备 的战场生存能力对装甲防护结构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良的装甲防护 系统能够使得坦克、装甲车辆、运钞车及其它结构的主体及其中的人员和财 产安全得到更好的保护。现代防护装甲正朝着强韧化、轻量化、模块化、多 功能化和高性能化的方向发展。“三明治”结构是一类典型的装甲防护结构,该 结构由两层面板和中间芯材构成,传统的面板可以选择钢、钛合金、铝合金、 复合材料等,而中间夹层材料以往选择橡胶、塑料、复合材料等较多。近些 年来,随着制备技术的提高,通过在金属面板表面喷涂比强度更高的金属玻 璃涂层可以有效提升面板强度,而以毫米级空隙结构为结构特征的超轻多孔 金属的出现实现了结构材料轻质多功能化,从而为装甲防护结构的设计提供 了新的选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玻璃增强密度梯度型装甲防护装置,能 够显著降低防护装甲的重量,有效破碎冲击的子弹/弹片,改变子弹/弹片的 冲击方向,并有效吸收其冲击能量,从而降低防护装置完全穿透的可能性, 起到抵御子弹/弹片的冲击和抵抗爆炸冲击波诱发的破坏的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金属玻璃增强密度梯度型装甲防护装置,包括外金属板1、内金属 板6、以及固定在外金属板1和内金属板6之间的由外向内的第一缓冲层3、 第二缓冲层4和第三缓冲层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金属板1上均匀开设 有直径相同的孔2,且所述外金属板1的外表面喷涂有金属玻璃涂层7,所 述第一缓冲层3、第二缓冲层4和第三缓冲层5的密度呈梯度变化。
所述金属玻璃涂层7的材料为铁基非晶合金、锆基非晶合金、铜基非晶 合金或钴基非晶合金。
所述孔2的外沿处设置有倒角。
所述孔2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
所述外金属板1和内金属板6的材料为装甲钢、铝合金、钛合金或贫铀 合金。
所述缓冲层的材料均为金属泡沫。
所述金属泡沫为泡沫铝、泡沫铝合金、泡沫铜或泡沫钢。
所述金属泡沫密度呈梯度变化,采用从高到低的铺层顺序。
所述外金属板1和内金属板6的材料相同或不同。
所述外金属板1和内金属板6的厚度相同或不同。
所述第一缓冲层3为高密度金属泡沫层,第二缓冲层4为中密度金属泡 沫层,第三缓冲层5为低密度金属泡沫层。
所述金属玻璃涂层7采用电热激发喷涂到外金属板1上。
所述外金属板1和内金属板6与缓冲层之间的固定方式为焊接或强力胶 粘接。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在外金属板1上均匀开设有一定密度和相同直径的孔2,从而降 低了本发明防护装置的重量。
2、由于在外金属板表面喷涂了一层很薄的金属玻璃涂层7,这种金属玻 璃涂层具有很高的强度、较低的比热和不是很高的熔点,在子弹/弹片冲击过 程中,子弹/弹片上会形成较高的冲击压力,并引起较高的温升,从而容易使 得子弹/弹片破碎成碎片云,降低了子弹/弹片的尺寸,使得撞击产生的点载 荷变为面载荷,从而降低了对结构的损伤,起到了安全防护的作用。
3、由于孔2的外沿处设置有倒角,可以通过带有倒角的孔来改变来袭 子弹/弹片的运动方向,降低高速运动的子弹/弹片的速度,甚至使其发生断 裂,变成一些运动速度较慢的碎片,破碎的子弹/弹片嵌入或穿过金属泡沫时, 填充的密度梯度金属泡沫增加了冲击波传播的路径,降低了衰减阶段的冲击 压力,延长了冲击波的作用时间,从而使密度梯度金属泡沫层可进一步降低 子弹/弹片的冲击能量。随后,内金属板对子弹/弹片做进一步的拦截,再次 降低子弹/弹片的冲击能量,对于这种运动状态的子弹/碎片更容易借助其它 外力停下来。除了可以有效抵御高速运动的弹体/弹片的侵袭外,还可以通过 外金属板1和内金属板6的变形及高密度金属泡沫层、中密度金属泡沫层和 低密度金属泡沫层压溃的协同实现对爆炸冲击波的缓冲吸能。从而可以有效 的降低或消除爆炸冲击波对被防护主体及其中人员的威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293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动量定理的弹托分离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百叶窗翅片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