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31060.X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0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中野晓斗;田中泰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20 | 分类号: | H01R13/20;H01R13/18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发明提供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阳端子;阴端子,其具有供阳端子插入的筒部;以及弹性部件,其被组装到阴端子的筒部的内部,在阴端子的筒部的内壁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起部,多个突起部通过在平行于轴心的方向上至少设置两个第一突起部和两个第二突起部而构成,两个第一突起部设置于如下位置,即:相互成第一夹角地从轴心上的一点延伸并垂直于筒部的轴心的两条直线与筒部的内壁相交的位置,两个第二突起部设置于如下位置,即:相互成第二夹角地从轴心上的一点延伸并垂直于筒部的轴心的两条直线与筒部的内壁相交的位置,弹性部件对插入于筒部的阳端子向多个突起部侧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电连接的连接器的一个例子,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87170号公报)中记载有搭载于车辆的连接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100如图12所示,其由近似圆筒形状的阴端子110、近似圆筒形状的阳端子120以及近似圆筒形状的弹性部件130构成。弹性部件130具有如下形状,即:连接环状的框部的多条弹簧部133具有弹力且以隔开间隙的方式平行配设。
在阴端子110的内侧,以具有与阴端子110电接触的状态而设置有弹性部件130。若向阴端子110插入阳端子120,则弹性部件130的多条弹簧部133与阳端子120的外周面接触。通过该多个接触点,使得阴端子110和阳端子120电连接。通过弹性部件130的接触载荷(弹簧载荷)而对阳端子120赋予的摩擦力会抑制由连接器100的振动而引起的阳端子相对于阴端子的相对移动。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的构造中,对因向连接器施加的振动而产生的阳端子相对于阴端子的相对移动进行的抑制依赖于弹簧部的接触载荷所产生的按压力。因此,若向连接器施加的振动的大小超过了按压力,则有可能无法对连接器中的阳端子相对于阴端子的相对移动进行抑制。阳端子相对于阴端子的相对移动会引起端子间的接点滑动,甚至会因接点磨损而引起电阻值的增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够对因向连接器施加的振动而产生的阳端子相对于阴端子的相对移动进行抑制的构造的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该第一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阳端子;阴端子,其具有供阳端子插入的筒部;以及弹性部件,其被组装到阴端子的筒部的内部,在阴端子的筒部的内壁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起部,多个突起部通过在平行于轴心的方向上至少设置两个第一突起部和两个第二突起部而构成,两个第一突起部设置于如下位置,即:相互成第一夹角地从轴心上的一点延伸并垂直于筒部的轴心的两条直线与筒部的内壁相交的位置,两个第二突起部设置于如下位置,即:相互成第二夹角地从轴心上的一点延伸并垂直于筒部的轴心的两条直线与筒部的内壁相交的位置,弹性部件对插入于筒部的阳端子向多个突起部侧施力。
根据该第一发明的连接器,在供阳端子插入并嵌合的阴端子的筒部的内部,设置有对插入于筒部的阳端子进行保持的弹性部件。并且,在阴端子的筒部的内壁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由此,能够利用形成于阴端子的筒部的内壁的突起部和具有弹力的弹性部件来对插入于阴端子的筒部的阳端子进行保持。弹性部件对插入于筒部的阳端子向多个突起部侧进行施力。该突起部因不具有弹力,从而使得阳端子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能够对因向连接器施加的振动而产生的阳端子相对于阴端子的相对移动进行抑制。例如,即使向连接器施加的振动的大小超过了对阳端子进行保持的按压力,阳端子的移动也会因突起部而受到限制,从而能够减少阳端子与阴端子(弹簧部件)之间产生接点滑动的可能性,并减少因接点磨损而产生电阻值增大的可能性。
并且,该第二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发明中,两个第一突起部的第一夹角和两个第二突起部的第二夹角为相同的角度。
另外,该第三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两个第一突起部和两个第二突起部设置在与筒部的轴心平行的同一平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10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接线端子的复合陶瓷材料外壳
- 下一篇:可提升连接可靠性的充电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