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动浸铀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31158.5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6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史维浚;孙占学;朱建伟;卫忠元;宋金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18 | 分类号: | C22B3/18;C22B60/02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胡山 |
地址: | 344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动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动浸铀工艺,采用溶浸液的流动来完成浸铀,溶浸液包括硫酸溶液、菌液和浸铀试剂;根据水文地球化学原理,建立以下三个水文地球化学新参数:(1)与化学热力学有关的反应条件边界值,(2)与反应动力学有关的峰值达到时间,(3)与水动力条件有关的滞留时间或流动速度;溶浸液在矿石内的滞留符合以下原则:①溶浸处于最高的浸铀效率的时间段;②滞留时间应符合“峰值达到,即尽快流出体系”的原则;③溶浸液的酸度符合浸铀要求,与浸铀无关的其它成分尽量少被溶浸的原则;④有害成分不超过边界值的原则。本发明将传统的批式池、堆式浸铀工艺改变为连续的不间断的流动浸铀工艺,达到了良好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铀领域,涉及一种避免沉淀板结的高效浸铀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硬岩铀矿石的溶浸冶铀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核电能源的发展,对核燃料的要求将超越目前的铀资源开发水平。由于传统水冶厂工艺的冶铀成本较高,它仅适用于品位很高的铀矿石,因而我国南方大部分以硬岩为主的铀矿山已转为以堆浸、池浸采铀工艺为主。但是堆浸、池浸采铀的周期较长,很难适应日益增长的核电对金属铀的需求。更为严重的是不少以堆浸、池浸采铀工艺为主的铀矿山仍然存在亏损现象,生产越多,亏损越多,这成为我国南方铀矿事业的拦路虎,严重影响我国铀资源的可靠供给。我国南方铀矿溶浸工作需要有创新性的发展,一般性的小改小革已满足不了生产需求。
流动浸铀新工艺是在研究解决难浸的碱性云际铀矿过程中发明的。2012年提出盐酸去钙、菌液(硫酸介质)浸铀的方法,解决难浸的碱性云际铀矿的浸出问题,首先用盐酸将易产生石膏沉淀的碳酸钙浸出到安全浸铀的条件,然后用微生物溶浸剂将铀安全地浸出,该方法已于2014年以取得成功。但盐酸腐蚀性强,生产上希望避免盐酸工艺,为此我们于2014年底开始了硫酸介质(微生物)浸铀的方法研究。
硫酸溶浸碱性铀矿石本是禁区(由于不可避免的硫酸钙沉淀),要突破该禁区,必须要有创新性的新思路。过去常用的通过加强酸度、加强氧化剂和延长浸泡时间的途径来提高浸铀效率的办法,其结果不仅必然进一步提高生产成本,还易引起沉淀堵塞,进而影响铀资源的回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原则是:(1)实现持续有效快速浸铀,必须避免产生铁、粘土和石膏的板结;(2)对于碱性铀矿石,在不产生石膏沉淀条件下顺利浸铀,即在浸铀过程中,硫酸根和钙离子的活度积不能大于硫酸钙的溶度积,也就是硫酸根和钙离子浓度应小于其边界值;(3)把有害物质从浸矿体系中去除的思想改为限制有限地溶解有害物质(即低于边界值)和尽可能少地溶解与浸铀无关的物质;(4)将简单提高浸出液铀含量,改为尽可能采用最高的浸铀效率(即考虑反应动力学的特征);(5)水动力条件——恰当的溶浸液滞留时间(或流动速度),要求铀含量达到或接近峰值时,尽快流出浸矿体系。
综上所述,流动浸铀工艺中必须建立以下三个水文地球化学参数:(1)与化学热力学有关的反应条件边界值,(2)与反应动力学有关的峰值达到时间,(3)与水动力条件有关的滞留时间或流动速度。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流动浸铀工艺,为连续不间断的流动浸铀工艺,采用溶浸液的流动来完成浸铀,溶浸液包括硫酸溶液、菌液和浸铀试剂;根据水文地球化学原理,建立以下三个水文地球化学新参数:(1)与化学热力学有关的反应条件边界值,(2)与反应动力学有关的峰值达到时间,(3)与水动力条件有关的滞留时间或流动速度;溶浸液在矿石内的滞留符合以下原则:①溶浸处于最高的浸铀效率的时间段;②滞留时间应符合“峰值达到,即尽快流出体系”的原则;③溶浸液的酸度符合浸铀要求,与浸铀无关的其它成分尽量少被溶浸的原则;④有害成分不超过边界值的原则。
在配液池中配好溶浸液,溶浸液流入流动浸矿槽中对铀矿石进行流动浸铀,浸铀后的原液,进入原液槽中,再进入吸附塔中吸附洗矿,尾液进入尾液槽中,再经过氧化槽氧化,回流至配液池中参与溶浸液再一次配液,形成循环流动;优选适用于硬岩铀矿石的溶浸冶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理工大学,未经东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11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载荷支撑件
- 下一篇:一种紧急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