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矿浆沉积的矿浆分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31402.8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2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振宇 |
主分类号: | B67D3/00 | 分类号: | B67D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伟斌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矿浆 沉积 分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物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止矿浆沉积的矿浆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矿物加工领域,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将矿浆给入同一道工序中若干个平行作业的设备,生产中往往由于各个设备给矿量及浓度不均影响设备能力及作业效率的发挥,如何将矿浆量及浓度尽可能地平均给入下道工序的所有设备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现有的矿浆均分装置非常少,专利号为201420538958.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矿浆分配装置,该装置包括给浆管、内桶、外桶、排浆管、活动圈和稳流栅;矿浆先进入内桶,内桶的矿浆溢出至外桶中,再通过外桶上的排浆管将矿浆进行分配;此装置虽然可以满足矿浆分配,但不能达到很好的均分效果,另外,由于矿浆要先进入内桶,再进入外桶,矿浆的分配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防止矿浆沉积的矿浆分配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防止矿浆沉积的矿浆分配装置,包括进浆管、浆桶、稳流栅、分浆头、出浆管,其中,进浆管位于浆桶上方,且位于浆桶的垂直中心线上,浆桶由侧壁和底壁围成,浆桶底壁由均匀分布的、连续的径向拱起和径向凹陷组成,分浆头位于浆桶底壁的中心处,所述径向凹陷与出浆管相对应。
现有一些矿浆分配装置底部是平面,不能解决矿浆在底部沉积的问题,有些则是试图将浆桶底部拱起,防止矿浆沉积,然而拱起的底部容易在底部与侧壁交界的地方发生矿浆沉积,而本装置的底壁是由径向凹陷和径向拱起组成,矿浆可顺着径向拱起自然流入径向凹陷,不会在径向拱起的地方沉积,从而彻底解决了矿浆沉积的问题。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矿浆通过进浆管进入浆桶,矿浆经过稳流栅,稳流栅可以有效消除矿浆下流时产生的湍流,消除了湍流的矿浆通过稳流栅打到分浆头上,分浆头可均匀的将矿浆分配至浆桶下部,由于浆桶底壁是由径向拱起和径向凹陷组成,分配至浆桶下部的矿浆可顺着径向拱起自然落入径向凹陷中,径向凹陷与出浆管对应,从而矿浆从出浆管流出,该装置完全不需要任何驱动装置,即可达到矿浆的有效分配。
由于矿浆通过稳流栅时会产生冲击力,为了避免矿浆溅到浆桶外,优选地,所述进浆管伸入浆桶中。
更优选地,所述进浆管出口与浆桶入口的距离小于浆桶侧壁高度的1/5。
为了进一步提高矿浆的集中效率,优选地,所述径向拱起与平行于地面的方向的夹角大于60度。
同时对稳流栅和分浆头在浆桶中的高度也有要求,优选地,所述分浆头的高度为浆桶侧壁高度的1/6~1/5;稳流栅与分浆头的距离为浆桶侧壁高度的1/3~1/2。
为了扩大矿浆均分的量,同时避免通过稳流栅的矿浆对分浆头的冲击力过大,优选地,所述进浆管的内径大于分浆头的直径。
为了提高矿浆一次性均分的量,优选地,所述出浆管和径向凹陷的数量相等。
更优选地,所述出浆管的个数为4~8个。
为了方便该装置的放置,所述浆桶的侧壁下方设有桶底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矿浆沉积的矿浆分配器,包括进浆管、浆桶、稳流栅、分浆头、出浆管,其中,进浆管位于浆桶上方,且位于浆桶的垂直中心线上,浆桶由侧壁和底壁围成,浆桶底壁由均匀分布的、连续的径向拱起和径向凹陷组成,分浆头位于浆桶底壁的中心处,所述径向凹陷与出浆管相对应;矿浆通过进浆管进入浆桶,矿浆经过稳流栅,稳流栅可以有效消除矿浆下流时产生的湍流,消除了湍流的矿浆通过稳流栅打到分浆头上,分浆头可均匀的将矿浆分配至浆桶下部,由于浆桶底壁是由径向拱起和径向凹陷组成,分配至浆桶下部的矿浆可顺着径向拱起自然落入径向凹陷中,径向凹陷与出浆管对应,从而矿浆从出浆管流出,该装置完全不需要任何驱动装置,即可达到矿浆的有效分配。
附图说明
图1为矿浆均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浆桶底壁仅画出部分结构用于示意。
图2为图1中AA’视线图。
图3为浆桶的底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振宇,未经吴振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14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