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建立三类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的三通道微流控芯片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932030.0 申请日: 2015-12-15
公开(公告)号: CN105462836A 公开(公告)日: 2016-04-06
发明(设计)人: 褚晓凡;陈艳;罗翰;舒伟良;王垚磊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人民医院
主分类号: C12M3/00 分类号: C12M3/00;C12N5/0793;C12N5/079;C12N5/071
代理公司: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代理人: 沈根水
地址: 518002 广东省深圳市***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建立 细胞 体外 培养 模型 通道 微流控 芯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应用于化学型糖氧剥夺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三细胞共培养 模型的三通道微流控芯片,属于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unit,NVU)维持着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其 基本组成单位由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构成,包括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周细胞等功能细胞类型和细胞外基质[1]。NVU各组分间的细胞-细胞间信号、神 经血管偶联等机制是保证神经元功能和正常脑血流的结构基础,其间尚有多种神经递质、 蛋白分子、离子和介质等共同参与。其中星形胶质细胞通过细胞突起与神经元发生联系,同 时星形胶质细胞突起末端终足包绕着血管,充当神经元与血管之间的纽带与桥梁作用[2-4]

构建一种由“神经血管单元”主要结构和功能细胞组成的体外共培养模型,用于脑 神经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研究或者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筛选,在基础研究领域应用比较 广泛。目前,脑缺血缺氧损伤的研究多采用动物模型,但对卒中缺血缺氧病理生理机制的研 究或者体外药物的筛选,不同动物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以及动物本身对缺血缺氧的敏感性不 同,手术操作时间等也存在差异,同时不能排除机体内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研 究结果很不稳定,不利于基础实验的研究[5]。而体外的糖氧剥夺模型能有效地模拟体内缺 血缺氧环境,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现今国内外对于氧剥夺的方式主 要有三大类,物理缺氧、化学缺氧以及合并应用物理和化学性缺氧的混合方法。其中化学缺 氧主要是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氯化钴或氰化物,后二者均不能很好反应机体缺血 缺氧的病理状态[6]。Na2S2O4能够迅速清除融入培养基中的O2,同时不会损伤细胞膜;应用连 二亚硫酸钠所致的细胞缺氧可更真实反应体内缺血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激 活作用,能较好的建立体外神经胶质细胞的糖氧剥夺模型[6],对大鼠皮质神经元亦可造成 缺血缺氧损伤[7]。这种简单方便的体外实验的化学性氧剥夺方法,备受众多缺血缺氧相关 研究者的青睐。

目前体外建立卒中神经血管单元细胞模型多使用以transwell培养小室为媒介。 但是由于transwell小室结构构造的限制,以上三种细胞只能实现其中立体空间上的两种 直接接触联系。目前芯片内检测O2浓度以及氧分压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通过借助微流控芯片,由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 构建NVU模型,然后应用化学缺氧构建Na2S2O4清除培养基中的O2,模拟化学型糖氧剥夺损 伤,建立体外卒中模型的研究目前尚处于空白状态。

[1]GuoS,LoEH.Dysfunctionalcell-cellsignalinginthe neurovascularunitasaparadigmforcentralnervoussystemdisease[J]. Stroke;ajournalofcerebralcirculation,2009,40(3Suppl):S4-7。

[2]HowarthC.Thecontributionofastrocytestotheregulationof cerebralbloodflow[J].Frontiersinneuroscience,2014,8(103)。

[3]KoehlerRC,RomanRJ,HarderDR.Astrocytesandtheregulationof cerebralbloodflow[J].Trendsinneurosciences,2009,32(3):160-9。

[4]AllanS.Theneurovascularunitandthekeyroleofastrocytesin theregulationofcerebralbloodflow[J].Cerebrovasculardiseases,2006,21 (1-2):137-8。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人民医院,未经深圳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20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