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用通舱管件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33092.3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0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强;张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迎新船舶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02 | 分类号: | F16L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104 | 代理人: | 李桂英 |
地址: | 300352 天津市津南区葛沽镇十***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用通舱管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用管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船用通舱管件。
背景技术
通舱管件是船舶管系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水密舱、甲板、舱柜等并能保持各自密封的管件。通舱管件一般由内管、连接面等组成,内管一方面通过连接面与船体管路连接面相连,另一方面直接或间接与舱壁等船舶结构相连,连接面可采用法兰、螺纹等形式,内管、连接面都需要保证系统内的介质不会泄露。目前管路系统中使用的大多是刚性通舱管件,管路系统本身不产生振动噪声,其振动噪声主要是由管路系统中的泵源的流量脉动、阀件动作引起的流量突变、与管路连接的机械设备的振动等都引起管内的压力脉动或振荡,引起管路的机械振动产生噪声,机械设备自身振动也会通过与舱壁连接的管路传递到舱壁产生噪声,对船体的减振降噪产生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降低因管路和舱壁连接处通舱管件振动产生的噪声的船用通舱管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用通舱管件,包括支撑套筒、过流件、压紧法兰、压紧片,所述支撑套筒内部的安装槽内设有压紧片,所述压紧法兰固定在支撑套筒的两侧,所述压紧法兰与支撑套筒之间设有减振装置及密封装置,所述减振装置包括两个减振密封环,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复位弹簧及密封圈,所述支撑套筒上对称设有两个联接螺栓,所述联接螺栓的外侧设有螺栓绝缘套,所述压紧法兰与支撑套筒之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所述固定螺栓的外侧设有绝缘垫片,所述过流件的外表面设有环状凸起,所述减振密封环设置在环状凸起的两侧,所述过流件的两侧连接有连接法兰,所述过流件的底部设有第一隔音垫,所述连接法兰与过流件之间设有密封槽,所述过流件的内部中间设有平衡压力器。
进一步,所述连接法兰的外侧设有第二隔音垫。
进一步,所述支撑套筒、压紧法兰、连接法兰的材料为钢材。
进一步,所述螺栓绝缘套为不导热绝缘套,所述绝缘垫片为不导热密封绝缘垫片。
进一步,所述密封圈为聚氨酯白色防水密封圈。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过流件的接触面设置的减震装置,对称设置在过流件的两侧,具有很好的减振效果,过流件内部设置的平衡压力器也能够均衡过流件内部介质的压力,降低通过过流件内部介质的流速振动,从而减小对船体内自身振动及降低了噪声,压紧法兰与支撑套筒固定,锁紧轴向与径向的位置,其内部的复位弹簧与密封圈能够良好的固定压紧法兰的位置,降低其内部产生的振动及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支撑套筒2、过流件3、压紧法兰
4、压紧片5、减振装置501、减振密封环
6、密封装置601、复位弹簧602、密封圈
7、联接螺栓8、螺栓绝缘套9、固定螺栓
10、绝缘垫片 11、环状凸起 12、连接法兰
13、第一隔音垫 14、密封槽 15、平衡压力器
16、第二隔音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船用通舱管件,包括支撑套筒1、过流件2、压紧法兰3、压紧片4,所述支撑套筒1内部的安装槽内设有压紧片4,所述压紧法兰3固定在支撑套筒1的两侧,所述压紧法兰3与支撑套筒1之间设有减振装置5及密封装置6,所述减振装置5包括两个减振密封环501,所述密封装置6包括复位弹簧601及密封圈602,所述支撑套筒1上对称设有两个联接螺栓7,所述联接螺栓7的外侧设有螺栓绝缘套8,所述压紧法兰3与支撑套筒1之间通过固定螺栓9固定,所述固定螺栓9的外侧设有绝缘垫片10,所述过流件2的外表面设有环状凸起11,所述减振密封环501设置在环状凸起11的两侧,所述过流件2的两侧连接有连接法兰12,所述过流件2的底部设有第一隔音垫13,所述连接法兰12与过流件2之间设有密封槽14,所述过流件2的内部中间设有平衡压力器15。
进一步,所述连接法兰12的外侧设有第二隔音垫16。
进一步,所述支撑套筒1、压紧法兰3、连接法兰12的材料为钢材。
进一步,所述螺栓绝缘套8为不导热绝缘套,所述绝缘垫片10为不导热密封绝缘垫片。
进一步,所述密封圈602为聚氨酯白色防水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迎新船舶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迎新船舶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30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