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定型碳复合氮化碳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33362.0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6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寇佳慧;陆春华;孙卫华;许仲梓;熊吉如;袁慧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B01J2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袁正英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氮化碳 多羟基有机化合物 制备 胺基化合物 光催化材料 无定型碳 无定形碳 复合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光催化性能 可见光 有效促进 原料总量 热聚合 碳化 合成 吸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定型碳复合氮化碳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及各组分占原料总量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多羟基有机化合物0.3%~4%,胺基化合物96%~99.7%。本发明以多羟基有机化合物为碳源,胺基化合物为合成氮化碳的原料,采用热聚合法制备得到无定形碳复合氮化碳。多羟基有机化合物在高温下碳化形成的无定形碳负载于氮化碳表面,可有效促进氮化碳对可见光的吸收,从而提高其光催化性能。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重复性好,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催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定型碳复合氮化碳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亟需开发一种整治环境污染、制备清洁能源的新技术。在众多的选择中,光催化技术是最简单、最有前景的。光催化材料可以在一定能量光的激发下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载流子迁移到材料表面可以与表面吸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利用这一特性,光催化材料可以应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光解水产氢等领域。然而,光催化材料的应用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包括:(1)光催化材料最理想的激发光是太阳光,但是大部分光催化材料只对太阳光谱中比例较小的紫外光响应,从而导致太阳光利用率较低;(2)目前报道的光催化材料中有许多含有贵金属成分,导致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成本较高;(3)一些光催化材料稳定性较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会发生光氧化的现象。
氮化碳是一种可见光响应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具有合成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泛等诸多优点。但是受到自身带隙宽度的限制,氮化碳的可见光利用率不高。众多研究和专利将碳材料与氮化碳复合以提高其光催化性能,所用碳材料包括碳量子点、石墨烯、多层碳纳米管等。这些原料价格高昂,且碳材料与氮化碳复合工艺过程较为复杂,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无定型碳复合氮化碳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的碳源材料为丙三醇、葡萄糖、蔗糖等多羟基有机化合物,均属廉价易得的化工产品。多羟基有机化合物在高温下碳化形成的无定形碳与氮化碳复合,可以有效促进氮化碳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从而提高其光催化性能。无定型碳复合氮化碳具有较好的光催化稳定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定型碳复合氮化碳光催化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及各组分占原料总量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多羟基有机化合物0.3%~4%,胺基化合物96%~99.7%。
优选上述的多羟基有机化合物为葡萄糖、丙三醇或蔗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上述的胺基化合物为双氰胺、三聚氰胺或脲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本发明海提供了制备上述的无定型碳复合氮化碳光催化材料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A)以多羟基有机化合物占总重量0.1%~4%,胺基化合物占总重量96%~99.9%的比例称取原料;
B)将多羟基有机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胺基化合物,混合均匀;
C)采用自然风干或加热的方法使上述混合物中的溶剂挥发完全,然后放置于高温炉中,升温至480~600℃,保温3~5.5h;即获得无定型碳复合氮化碳光催化材料。
优选步骤B)中将多羟基有机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控制多羟基有机化合物的质量与溶剂体积的浓度为1mg/mL~30mg/mL。
优选步骤B)中所述的溶剂为乙醇或水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优选步骤C)所述的加热的方法采用微波或电加热方式中的一种;加热温度为50~100℃。
有益效果:
1、无定型碳复合氮化碳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33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