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步进炉清渣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34455.5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2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闫登坤;戴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15 | 分类号: | F27D3/15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241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步进 炉清渣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工业生产的技术领域,涉及轧钢生产设备。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步进炉清渣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状况:步进炉炉内的堆积氧化铁皮2,以及人工清理通道1。其中,出渣位置3和清理位置4相距的距离较大。
各类步进炉炉内氧化铁皮堆积后占用有效燃烧空间,加热效果变差。各类检修时间都很紧迫。由于现有技术中步进加热炉炉底除设计水封槽外,没有预设各类顺畅放渣装置,需要大量人工在高温环境中从两侧的炉门用手动工具清理、运输,并且距离两侧出渣口位置距离最远达到几十米以上,造成作业难度加大,为此需要就近和顺畅的出渣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步进炉清渣结构,其目的是使出渣顺畅、减轻劳动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步进炉清渣结构,所述的清渣结构设置在步进炉炉底,所述的清渣结构为出渣孔。
所述的出渣孔为方形孔或圆形孔。
所述的步进炉炉底设置漏渣通道,所述的出渣孔与漏渣通道连接。
所述的清渣结构沿炉长方向,避开承重位置,间隔设置所述的出渣孔。
所述的出渣孔内预设填充保温隔热材料。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氧化铁皮渣在检修时快速的通过通道,实现氧化铁皮迅速下泄,将其清理出炉内,减少操作人员在高温恶劣环境中的工作时间,提高操作人员在高温、高粉尘炉内作业效率,同时在内部填充耐火材料,提高密封性、提高日常隔热效果,提高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如下:
图1为现有技术的步进炉炉内人工清理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步进炉炉内出渣位置和清理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人工清理通道,2、堆积氧化铁皮,3、出渣位置,4、清理位置,5、出渣孔,6、隔热填充材料,7、漏渣通道,8、步进炉炉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结构,为步进炉清渣结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使出渣顺畅、减轻劳动强度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步进炉清渣结构,所述的清渣结构设置在步进炉炉底8,所述的清渣结构为出渣孔5。
本发明所采用的步进炉清渣结构,利用预先优化设计的炉内清渣孔,使氧化铁皮在检修时快速的通过通道,将炉内氧化铁皮清理出炉内,减少作业时间,提高人员在高温、高粉尘炉内作业效率,同时内部填充耐材做到日常隔热效果。
所述的出渣孔5为方形孔或圆形孔。
所述的步进炉炉底8设置漏渣通道7,所述的出渣孔5与漏渣通道7连接。
在炉底底部钢结构处设计方形或圆形孔,底部可预留漏渣管道,炉底预留部位为可方便拆卸,其他部位施工完毕后,将该部位采用耐火纤维或耐火砖独立封闭,上部设置耐火纤维覆盖,提高密封性。
所述的清渣结构沿炉长方向,避开承重位置,间隔设置所述的出渣孔5。沿炉长方向,避开承重位置,间隔设计漏渣孔;根据漏渣孔位置制作钢梁。
所述的出渣孔5内预设填充保温隔热材料。安装钢结构后预留漏渣孔单独填充耐火材料,
在检修清理氧化铁皮期间,打开该处通道,实现氧化铁皮迅速下泄,提高清理效率,缩短在恶劣环境中的清理时间,提高施工质量。
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底部预留漏渣管道,检修清理氧化铁皮期间,打开预留的多处通道,实现氧化铁皮迅速下泄,提高清理效率,缩短在恶劣环境中的清理时间,提高施工质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44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车盘式电机驱动系统
- 下一篇:电机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