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心脏瓣膜支架及人工心脏瓣膜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36869.1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1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刘香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4 | 分类号: | A61F2/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心脏 瓣膜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心脏瓣膜支架及具有该人工 瓣膜支架的人工心脏瓣膜。
背景技术
心脏瓣膜生长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大动脉之间,起到单向阀门的作 用,帮助血流单方向运动。人体的四个瓣膜分别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 瓣和肺动脉瓣。这些瓣膜如果出现了病变,就会影响血流的运动,从而造成心 脏功能异常,最终导致心功能衰竭。
瓣膜病变的类型通常是狭窄或者关闭不全。狭窄指瓣膜张开的幅度不够, 造成进入下一个心腔的血液减少;关闭不全指瓣膜关的不严,造成部分血液返 流。一旦出现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便会妨碍正常的血液流动,增加相应的心脏 负担,从而引起心脏正常功能损害,导致心力衰竭和机体多脏器机能的改变。
目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手术治疗主要分两种方法:1)瓣膜成形术,即对损 害的瓣膜进行修理;2)瓣膜置换术,用人工机械瓣或生物瓣进行替换。
瓣膜成形术通常用于病变轻微的二尖瓣或三尖瓣,而对于严重的心脏瓣膜 病变,特别是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多选择瓣膜置换术。瓣膜成形术的主要方法 如Key氏成形、DeVega成形以及利用C型环成形等方式。瓣膜置换术系采用人 工瓣膜对人病变心脏瓣膜进行置换,如机械瓣、生物瓣等。机械瓣寿命长,但 需要终生服药抗凝,容易产生并发症,而生物瓣不需终生抗凝,却寿命短。
近年来,对于二尖瓣狭窄和反流的患者也可以行经皮经鞘管的二尖瓣瓣膜 置换术,即通过介入、微创的方法进行此项手术,让患者避免了开胸手术之苦。
人体心脏左心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左心房9,左心室1,位于左心房9 和左心室1之间的二尖瓣环6,二尖瓣环6位于左心室1的一侧有二尖瓣前瓣叶 5和二尖瓣后瓣叶12,以及连接二尖瓣和左心室1的腱索8。现有技术中的人工 瓣膜装置包括网状框架7和框架7内部的瓣膜部分。框架7包括裙边10、框架 主体2、前瓣叶锚定件4及后瓣叶锚定件3。裙边10位于框架主体2的端部, 并自该端部朝近似垂直于框架主体2的中轴线的方向延伸,形成凸缘。框架主 体2的内部用于固定瓣膜,裙边10贴合在二尖瓣环6上用于防止瓣周漏的产生, 前瓣叶锚定件4和后瓣叶锚定件3分别用于固定二尖瓣前瓣叶5和二尖瓣后瓣 叶12防止框架7在血流的冲击下脱落到左心房9。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前瓣叶锚定件4和后瓣叶锚定件3分别固定于二尖瓣前 瓣叶5和二尖瓣后瓣叶12以防止框架7在血流的冲击下脱落到左心房9,而瓣 叶组织比较脆弱,故,前瓣叶锚定件4和后瓣叶锚定件3不仅易损伤瓣叶,且 易从瓣叶上面脱落,从而直接导致人工心脏瓣膜在心脏瓣膜组织上的稳定性较 差,影响了人工心脏瓣膜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患者再次置换瓣膜的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人工心脏瓣膜支架及一种具有该人工心脏瓣膜支 架的人工心脏瓣膜,该人工心脏瓣膜支架可以稳固地设置于心脏瓣膜组织上, 延长了人工心脏瓣膜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患者再次置换瓣膜的风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心脏瓣膜支架,包括具有相对的流入侧端部及流出 侧端部的管状支架主体、围绕所述支架主体外壁的流入侧裙边及围绕所述支架 主体外壁的流出侧裙边,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流入侧裙边及所述流出侧裙边的 自由端均朝所述流入侧端部侧延伸,所述流入侧裙边用于与流出侧裙边配合夹 持心脏瓣膜组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工心脏瓣膜支架还包括围绕所述支架主体外 壁的管状连接支架,所述流入侧裙边及流入侧裙边分别位于所述管状连接支架 的两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状连接支架与所述主体支架分别单独成型再 固定连接为一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状连接支架、流入侧裙边及流出侧裙边一体 成型,所述管状连接支架焊接在所述管状支架主体的外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入侧裙边的与所述管状支架主体相连的端部 在平行于所述管状支架主体的纵向中心轴线的截面上的投影,与所述流入侧端 部在平行于所述管状支架主体的纵向中心轴线的截面上的投影相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入侧裙边的与所述管状支架主体相连的端部 与所述流入侧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流出侧裙边的与所述管状支 架主体相连的端部与所述流出侧端部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68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