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升式平台桩腿或带桩靴的桩腿贯入深度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37368.5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21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祁磊;姚志广;赵开龙;许浩;刘振纹;王世澎;邓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台 带桩靴 桩腿贯入 深度 预测 方法 | ||
1.一种自升式平台带桩靴的桩腿贯入深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贯入器打入地层,在打入所述地层一预设深度后,记录再打入所述地层30厘米的锤击数N1,若所述N1大于等于50,则所述N1等于50,所述N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锤击数N1获得标准贯入击数N;
检测所述地层,获得所述地层的成分组成以及所述成分组成中每个成分组成的层厚和深度,所述成分组成包括粘性土、砂土和粉砂;
计算所述桩腿分别在所述粘性土、砂土和粉砂的极限承载力Q=q·Ap,所述Ap为所述桩靴的底端投影面积,粘性土时所述q=β·N·(1+0.2D/B)+P0,砂土时所述粉砂时所述式中:β为所述桩腿的桩端系数,取值可以为36.0~45.0,D为所述桩腿的入泥深度,B为所述桩腿的直径,P0为所述桩腿的桩端处的平均有效上覆土压力;
根据所述地层的成分组成中每个成分组成的深度和极限承载力Q,以及所述桩腿的实际承载载荷,获得所述桩腿的预测贯入深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贯入器的锤重为79.5kg,所述贯入器的锤的落距为0.91米,所述锤的锤速控制在每分钟30击,所述预设深度为15厘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锤击数N1获得标准贯入击数N,具体为:
所述标准贯入击数N=1.5N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地层的成分组成中每个成分组成的深度和极限承载力Q,以及所述桩腿的实际承载载荷,获得所述桩腿的预测贯入深度,具体为:
根据所述桩腿的实际承载载荷选择匹配的极限承载力,再根据匹配的极限承载力获取对应的深度,获得所述预测贯入深度。
5.一种自升式平台桩腿贯入深度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贯入器打入地层,在打入所述地层一预设深度后,记录再打入所述地层30厘米的锤击数N1,若N1大于等于50,则N1等于50,所述N1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锤击数N1获得标准贯入击数N;
检测所述地层,获得所述地层的成分组成以及所述成分组成中每个成分组成的层厚和深度,所述成分组成包括粘性土、砂土和粉砂;
计算所述桩腿分别在所述粘性土、砂土和粉砂的极限承载力Q=Qs+QP=f·As+q·Ap,所述AS为所述桩腿的桩侧表面积,所述Ap为所述桩腿底端投影面积;粘性土时,所述f=αN,所述q=β·N·(1+0.2D/B)+P0;砂土时,所述所述所述粉砂时,所述所述所述其中,所述Qs为桩腿侧摩阻力,所述QP为所述桩腿的端部极限承载力,所述f为桩腿单位摩阻力,所述α为所述桩腿的侧摩系数,所述β为所述桩腿的桩端系数,所述D为所述桩腿的入泥深度,所述B为所述桩腿的直径,所述P0为所述桩腿的桩端处的平均有效上覆土压力;
根据所述地层的成分组成中每个成分组成的深度和极限承载力,以及所述桩腿的实际承载载荷,获得所述桩腿的预测贯入深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贯入器的锤重为79.5kg,所述贯入器的锤的落距为0.91米,所述锤的锤速控制在每分钟30击,所述预设深度为15厘米。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锤击数N1获得标准贯入击数N,具体为:
所述标准贯入击数N=1.5N1。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地层的成分组成中每个成分组成的深度和极限承载力,以及所述桩腿的实际承载载荷,获得所述桩腿的预测贯入深度,具体为:
根据所述桩腿的实际承载载荷选择匹配的极限承载力,再根据匹配的极限承载力获取对应的深度,获得所述预测贯入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73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式集水装置
- 下一篇:适用于地下工程用的可回收排水装置及其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