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微型动物附着组合型填料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38026.5 | 申请日: | 2015-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7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田禹;李俐频;孙丽;詹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微型 动物 附着 组合 填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利用微型动物捕食作用进行污泥减量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新型微型动物附着组合型填料。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快速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迅猛发展,我国污水处理量日益加大。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仍以活性污泥法作为主要的处理技术,随之而来的是相对应的污泥产量大幅上升,据《中国污泥处理处置市场分析报告(2013版)》预测,到2015年,全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湿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将为3359万吨,即日产污泥9.2万吨,并且没有及时处置的废弃污泥对环境造成巨大危害。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率,最终解决剩余污泥处置问题,已逐渐制约着我国的环境。
目前已有的污泥减量的方法主要包括溶胞-隐性生长、解偶联代谢、代谢平衡、生物捕食。其中生物捕食技术主要是利用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实现污泥减量,在捕食的过程中一部分污泥被微型动物以食物的方式摄取,污泥得到减量;一部分污泥则破壁溶胞以碳氮等营养物质形式释放,通过隐形生长达到污泥减量的效果。因其纯生态性、无二次污染、处理费用低、污泥减量效果好等优点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但是生物捕食技术中的微型动物对环境极其敏感、难以高密度的附着于普通填料上,并且在水流的冲击下,微型动物易从普通填料上脱落以致无法稳定生长,进而捕食能力下降,而有些特殊材质制成的填料价格高昂、搬运不便,这些都极大限制了污泥生物捕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因此,开发一种生物密度高、微型动物稳定生长、抵抗外界冲击力强的微型动物附着填料成为了解决生物污泥捕食技术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新型微型动物附着组合型填料,简化微型动物附着操作,降低填料成本,促进微型动物的稳定附着和生长,提高捕食效率和污泥减量效率。
本发明新型微型动物附着组合型填料,它由填料边框、方形压盖、半圆压盖、载体、穿孔眼、底部支架、连接索以及支撑柱构成;
其中,填料边框内设置有载体,方形压盖设置于填料边框内的四角固定载体,半圆压盖扣压在载体的中间位置,穿孔眼分布于填料边框上,底部支架位于载体底部,且横竖交错支撑载体;连接索通过穿孔眼连接载体和底部支架;支撑柱套于连接索上;载体为附着微型动物的场所。
本发明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新型微型动物附着组合填料与传统填料相比,具有构建成本低、运输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系统稳定性强,同时微型动物的生物密度高,污泥减量效率高的优点。将本发明的新型微型动物附着组合型填料取代传统填料安置于微型生物床内,可有效提高污泥减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型微型动物附着组合型填料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型微型动物附着组合型填料整体结构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新型微型动物附着组合型填料的A-A方向剖面;
图4为本发明新型微型动物附着组合型填料部分组装图;
图5为本发明新型微型动物附着组合型填料中载体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新型微型动物附着组合型填料,它由填料边框1、方形压盖2、半圆压盖3、载体4、穿孔眼5、底部支架6、连接索7以及支撑柱8构成;
其中,填料边框1内设置有载体4,方形压盖2设置于填料边框1内的四角固定载体4,半圆压盖3扣压在载体4的中间位置,穿孔眼5分布于填料边框1上,底部支架6位于载体4底部,且横竖交错支撑载体4;连接索7通过穿孔眼5连接载体4和底部支架(6);支撑柱8套于连接索7上;载体4为附着微型动物的场所。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至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在于:所述的穿孔眼5分布于填料边框1上,孔数不限。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穿孔眼5的设置使上下载体交错分布,有利于底部氧气的向上传输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至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在于:连接索7通过设置在填料边框1上的穿孔眼5连接上层的载体4和底部支架6与下层的载体4和底部支架6使其交错分布,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至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点在于:支撑柱8套于连接索7上,用于节上层载体4和底部支架6与下层载体4和底部支架6的间隙。其它组成和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80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