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备份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38469.4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3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丹;杜瑞岭;刘龙;曹震;于雪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14 | 分类号: | G06F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薛娇;王宝筠 |
地址: | 10000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备份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系统,建立若干个线程池,将属于同一个数据存储目录的数据分配给同一个线程池,即每个线程池负责一个目录的数据的备份,每个线程池中的线程负责目录中不同数据的备份,从而不需要频繁创建和回收线程,降低CPU资源的消耗,提高了数据备份性能。而且,采用多线程池进行数据备份,加大了并发备份数据分布的范围,降低了同时备份小文件集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了数据备份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计算机中的数据丢失或损坏,需要对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行备份,以便在数据出现损坏或丢失的时候,可以通过备份的数据进行恢复。
当前的数据备份方案众多,主要方案有直接备份和多线程备份。直接备份方案简单,但备份性能差。多线程方案实现方式通常为:每个文件创建一个线程对该文件进行备份。多线程方案较直接备份方案备份性能有所提高。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的多线程备份方法中,文件数等于线程数,需要频繁创建和回收线程,消耗大量的CPU资源,备份性能仍然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及系统,以提高备份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据备份方法,包括:
建立若干个线程池;
按数据存储目录获取待备份数据;
将从同一数据存储目录获取的待备份数据传输给所述若干个线程池中的同一个线程池;
线程池中的若干个线程用于对接收到数据进行备份。
上述方法,优选的,线程池对所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备份的过程包括:
将所接收到的待备份数据按数据文件分配给不同的线程进行数据备份。
上述方法,优选的,还包括:
当第一线程池中的所有线程都处于繁忙状态时,若还有未备份的待备份数据,则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加入到与所述第一线程池对应的队列中;所述第一线程池为所述若干个线程池中的任意一个线程池;
当所述第一线程池中有空闲线程时,从与所述第一线程池对应的队列中读取一数据文件并分配给该空闲线程进行数据备份。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按数据存储目录获取待备份数据基于脚本语言实现;线程池进行数据备份的过程基于java语言实现。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脚本语言为:shell脚本语言,或者,Python脚本语言,或者,ruby脚本语言。
一种数据备份系统,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若干个线程池;
获取模块,用于按数据存储目录获取待备份数据;
传输模块,用于将从同一数据存储目录获取的待备份数据传输给所述若干个线程池中的同一个线程池;
备份模块,用于维护所述若干个线程池,线程池中的若干个线程用于对接收到数据进行备份。
上述系统,优选的,所述线程池具体用于,将所接收到的待备份数据按数据文件分配给不同的线程进行数据备份。
上述系统,优选的,还包括:
队列管理模块,用于当第一线程池中的所有线程都处于繁忙状态时,若还有未备份的待备份数据,则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加入到与所述第一线程池对应的队列中;所述第一线程池为所述若干个线程池中的任意一个线程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384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测试刀片服务器机箱品质的方法
- 下一篇:控制设备和对此的运行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