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施工树枝桩的简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40009.5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4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姚裕春;徐骏;李井元;魏永幸;刘洋;袁碧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 树枝 简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特别适用于加固流塑状软土地基的树枝桩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大量的深厚软土地基,当在其上修建填筑工程时,必须对深厚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目前深厚软土地基加固的常用方法有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管桩及钻孔灌注桩等措施。目前常用桩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搅拌桩、旋喷桩处理深度受限,承载力和沉降要求严格时加固效果有限,管桩及钻孔灌注桩不适宜采用悬浮桩且其投资十分巨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在同日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深厚软土地基加固结构,该加固结构包括纵向、横向间隔设置在深厚软土地基表层一定深度内的加固桩,加固桩包括主桩体和支状体,主桩体竖向延伸,支状体沿主桩体竖向、环向间隔布设,且与主桩体固结为一体。支状体展开如树枝状,因此可简称为树枝桩。该结构有效解决了深厚软土加固的问题,而且经济性好、施工技术可行,软土地基加固效果好,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但目前还没有树枝桩的施工机具及施工方法,因此,迫切需求一种施工树枝桩的装置来解决此问题,且需具有经济、施工简单等特点,并符合环保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施工树枝桩的简易装置,以使树枝桩在软土中能顺利成桩,而且施工简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施工树枝桩的简易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导向管和软式桩套,导向管底部设置有与之形成临时连接的封闭头,软式桩套放置在导向管内腔中;所述软式桩套具有纵向延伸的主桩套和分布于其上的支桩套,主桩套的空腔与各支桩套的空腔相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导向管和封闭头压入软土中,为树枝桩定向,利用软式桩套为树枝桩成桩定型,有效解决了树枝桩在软土中的成桩施工问题,而且施工简单、经济性好,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施工树枝桩的简易装置的导向管及封闭头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施工树枝桩的简易装置的软式桩套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导向管1、封闭头2、软式桩套3、主桩套31、支桩套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一种施工树枝桩的简易装置包括导向管1和软式桩套3,导向管1底部设置有与之形成临时连接的封闭头2,软式桩套3放置在导向管1内腔中。所述软式桩套3具有纵向延伸的主桩套31和分布于其上的支桩套32,主桩套31的空腔与各支桩套32的空腔相连通。在向软式桩套3内灌注树枝桩灌注材料后,主桩套31、各支桩套32展开呈树枝状。
导向管1为树枝桩在软土中施工导向,并为树枝桩灌注施工提供通道,其直径可比树枝桩成桩直径小,但要满足树枝桩灌注材料灌入施工要求。封闭头2封闭导向管1底部,避免导向管1在软土中定向压入时软土进入导向管1内,软式桩套3的树枝形状为树枝桩成桩定型。该装置有效解决了树枝桩在软土中的成桩施工问题,而且施工简单、经济性好,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参照图1,所述封闭头2与导向管1通过紧配合等方式形成临时连接,保证在1~2m高灌入材料时,在重力作用下封闭头2能与导向管1自动分离。所述软式桩套3做成树枝形状,在灌入材料重力作用下能形成树枝桩,可采用土工布或其它软式复合材料制作,其抗拉强度能抵抗2m高灌入材料产生的附加侧压力。
本发明一种施工树枝桩的简易装置的施工顺序如下:
1、导向管1与封闭头2临时连接;
2、将软式桩套3放入导向管1内腔中;
3、将导向管1垂直压入软土中至设计桩底高程;
4、树枝桩灌注材料从软式桩套3的主桩套31上端口灌入;
5、向上提升导向管1,封闭头2与导向管1在树枝桩灌注材料重力作用下分离;
6、缓慢向上提升导向管1,连续注入树枝桩灌注材料;
7、树枝桩灌注材料在软式桩套3中形成树枝桩。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一种施工树枝桩的简易装置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00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