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板栅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0669.3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6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沈浩宇;王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73 | 分类号: | H01M4/73;H01M4/74;H01M2/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3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铅酸蓄电池的板栅。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价格较低,工艺技术成熟,单体容量较大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铅酸蓄电池的电池板栅是用于制造铅酸蓄电池的电池极板的。传统的铅酸蓄电池板栅都设计了一个极耳,这个极耳构成铅酸蓄电池的电池极板的极耳,使用时通过汇流排将所有铅酸蓄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者负极极板的极耳焊接到一起,形成汇流排延伸出去,延伸出去的汇流排要么与相邻的单体焊接,要么通过端子伸出到电池壳外部。
铅酸蓄电池极板的极耳汇聚整个极板的电流,极耳就成为整片极板导电能力最关键的部位,与极耳连接的板栅筋条或横梁的局部缺陷会导致整片极板电量无法充放,极耳部位是整片极板大电流充放电性能改善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这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做成的铅酸蓄电池极板具有节约用铅量、降低极板电阻,提高蓄电池功率特性的优点。
本发明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板栅,包括若干竖筋条、若干横筋条,横竖筋条相连成筋条网框,板栅上沿竖筋条的方向上向外延伸形成极耳。。
使用时,利用本发明制成的正、负板栅之间通过极耳直接焊接就连接到一起了,与现在的铅酸蓄电池比较,省去了汇流排这一构件,从而可以大量节约用铅量,同时可以降低极板电阻,提高蓄电池的功率。
作为优选,极耳是竖筋条延伸出的极耳。
作为优选,各竖筋条分别延伸出极耳。
作为优选,极耳是用于与极性相反的板栅上的极耳直接焊接的极耳。
作为优选,竖筋条之间的间距小于横筋条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地优选,横筋条之间的间距为竖筋条之间的间距的1.5倍到2.5倍。现有的铅酸蓄电池,重力浇铸竖筋条之间的间距大于横筋条之间的间距,但横筋条对极板的导电没有多少帮助。本发明,在保证竖筋条之间的间距小于横筋条之间的间距的前提下,竖筋条之间的间距一般为7毫米到12毫米,而横筋条之间的间距则为10毫米到18毫米,板栅可以直接在竖筋条方向进行浇铸,横筋条的数量保留的就比较少,保留部分横筋条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竖筋条的变形。本优选方案,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有效利用率,提高提高蓄电池的功率。
作为优选,最外侧两根竖筋条的外侧边分别设有支撑耳。进一步地优选,最外侧两根竖筋条的外侧边设有的支撑耳的个数为两个,其中远离极耳的支撑耳距离最外侧两根横筋条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等于靠近极耳的支撑耳距离最外侧两根横筋条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这里,所述的最外侧两根横筋条的中心线,指的是和最外侧两根横筋条平行且到最外侧两根横筋条的距离相等的直线,也就是,远离极耳的支撑耳和靠近极耳的支撑耳以该中心线为轴线成非对称分布。当正、负板栅反向重叠放置时,正、负板栅上的支撑耳之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本优选方案,本发明的支撑耳有利于利用本发明极板的准确定位,防止极板偏向极群的一侧,从而有利于提高铅酸蓄电池的可靠性和使用性能。另外正、负极板反向叠片时,可以保证正、负极板的支撑耳是错位的,从而可以防止正、负极板叠片时正、负极板之间通过支撑耳发生短路。
作为优选,距离极耳最远的横筋条和最外侧两根竖筋条圆角相连。进一步地优选,距离极耳最远的横筋条和最外侧两根竖筋条圆角相连的圆角半径大于等于3毫米且小于等于10毫米。本优选方案,有利于提高板栅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竖筋条和横筋条的横截面为矩形、倒角矩形、圆角矩形、菱形或椭圆形,支撑耳呈矩形、圆弧形、三角形或梯形。
综上所述,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大大降低制造铅酸蓄电池时的用铅量和极板电阻,同时提高蓄电池的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板栅制成的正极板和负极板使用时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密封条的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密封条固定结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超威电源有限公司,未经超威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06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