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空气进气管进气口密封件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1035.X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84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13 |
发明(设计)人: | 柴叶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立博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7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空气 气管 进气口 密封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空气进气管进气口密封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进气管为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最上游,通常该进气口部分紧 固在散热器上部的支撑结构上,并安置于发动机舱盖的下方。为节约空 间,汽车进气管的进气部分通常为扁平状。因此,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在汽车运行时,由于风压、振动等原因,导致进气口部分与发动机 舱盖之间不可避免的相互磕碰,尤其是在收到强烈振动时,进气口部分 与发动机舱盖之间的碰撞非常强烈,虽然进气管采用塑料等非刚性材 料,但长此以往进气管会被挤压变形,导致进气量不足,甚至振动严重 时会导致进气管或者支撑结构受损。
进气管进气口与发动机舱没有隔绝,而发动机舱内热空气含氧量 低,当热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发动机后,发动机燃烧不充分,发动机功 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结构上的缺点,提出一种冷空气进气 管进气口密封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冷空气进气管进气口密封件,用于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舱内,所 述冷空气进气管为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中空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空气进气管由密封条、入口端头、上管体和下管体构成;所述上 管体和下管体上下扣合成一个中空管体,所述入口端头呈簸箕状,具有 底壁以及竖立于底壁两侧的左右侧壁,该左右侧壁的上端呈坡形且该坡 形的顶端通过一顶壁相接为一体;所述入口端头的后端形成一个由底 壁、左右侧壁和顶壁围合成的与所述中空管体端部相适配的接口;所述 左、右侧壁顶面以及顶壁前端均具有翻边,且三者的翻边形成一个连续 的曲面,所述密封条安装在所述翻边上,所述冷空气进气管安装于汽车 发动机舱内时,汽车发动机舱盖压迫所述密封条并在所述入口端头的前 端形成所述进气口。
所述曲面与汽车发动机舱盖的内侧面形状适配。
所述上管体和下管体可拆卸式扣合。
所述入口端头与所述中空管体端部可拆卸式连接。
所述可拆卸式连接指的是通过卡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进气管的进气端设 置成可拆卸式的簸箕状结构,并在上端设置翻边以固定橡胶条,这样汽 车发动机舱盖关闭时,汽车发动机舱盖会压迫密封条与进气管的进气端 共同围合成进气口。这样带来两个好处:1、进气口与发动机舱盖之间 发生相对位移时,橡胶条会压缩形变进而复原,碰撞能量变成橡胶条的 弹性形变能量,使进气管不易损坏。2、即使进气口与发动机舱盖之间 的碰撞超出了橡胶条能够补偿的范围,相接的进气口发生损坏或许塑性 形变,也可以通过更换进气口来修理,而不用更换整根进气管,降低了 修理费用。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发明上述特征 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进气管结构示意图I;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进气管结构示意图I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 的理解:
参见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冷空气进气管进气口密封件, 该冷空气进气管用于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舱内。和现有技术一样,冷空气 进气管为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中空管状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冷空气 进气管由密封条1、入口端头2、上管体3和下管体4构成。其中:
上管体3和下管体4上下扣合成一个中空管体。具体的说,上管体 3和下管体大致够呈槽状,二者相互拼合,并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从而 组合成一个管体。
入口端头2整体呈簸箕状。入口端头2具有底壁21以及竖立于底 壁1两侧的左侧壁22和右侧壁23,左侧壁22和右侧壁23的顶面呈坡 形且二者的顶端通过一顶壁24相接为一体。由此,入口端头2的后端 形成一个由底壁21、顶端24、左侧壁22和右侧壁23共同围合成的与 中空管体端部相适配的接口。入口端头2和中空管体之间通过卡扣实现 可拆卸式连接。
另外,左侧壁22和右侧壁23的顶面,以及顶壁24前端均具有翻 边25,且三者的翻边25形成一个连续的曲面,该曲面与汽车发动机舱 盖的内侧面形状适配。同时,密封条1安装在所述翻边25上,冷空气 进气管安装于汽车发动机舱内时,汽车发动机舱盖关闭后压迫密封条1 并在入口端头2的前端形成进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立博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立博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10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