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汽车刹车调整臂的调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1086.2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1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柴叶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立博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40 | 分类号: | F16D6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7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汽车 刹车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刹车调整臂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汽车刹车调整臂的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的制动一般都是利用制动蹄和制动鼓之间的接触摩擦作用而实现的。在行车的过程中,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会频繁地接触摩擦,使两者之间的间隙变大,这会影响车辆制动机构工作的安全性。所以在车辆的制动机构中都会设有调整臂,用以调整制动蹄与制动鼓之间的制动间隙,使两者之间的制动间隙能保持一个恒定值,以保证车辆制动机构工作的安全性。目前汽车刹车调整臂是车辆制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的刹车调整臂通常由壳体、蜗杆、蜗轮、和衬套等部件装配组成。
目前调整臂的调整机构包括插销、螺母、梅花套、锁紧螺杆、锁紧弹珠、挤压弹珠以及挤压弹簧,由于锁紧螺杆的前端面挤压弹珠存在一定的间隙,且挤压受力较大,导致弹簧弹力减少,降低挤压弹簧的使用寿命,配件较多,装配较复杂,而且插销加工工序多,同时增加了整个调整臂的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汽车刹车调整臂的调整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使用寿命低、配件较多、加工工序复杂以及生产成本较高的现有技术问题,实现调整机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插销加工工序减少,节约了整个调整臂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解决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汽车刹车调整臂的调整装置,其包括调整臂本体、设置于调整臂前端的插销、设置于插销下方用于固定的圆环、设置于调整臂中部的圆柱销、以及连接圆环和圆柱销且设置于圆环和圆柱销之间的弹簧;
所述插销垫圈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圆弧槽,所述圆柱销通过弹簧与圆弧槽相互卡紧。
在本发明的基于汽车刹车调整臂的调整装置中,所述圆弧槽的凹槽方向沿调整臂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基于汽车刹车调整臂的调整装置中,所述插销设置有六角螺母。
在本发明的基于汽车刹车调整臂的调整装置中,所述圆柱销上设置有插销垫圈,用于缓冲弹簧的受力程度。
实施本发明的基于汽车刹车调整臂的调整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高了调整臂的弹性稳定,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其插销加工工序减少,节约了整个调整臂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汽车刹车调整臂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插销,2、圆环,3、弹簧,4、圆柱销,5、插销垫圈,6、调整臂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基于汽车刹车调整臂的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基于汽车刹车调整臂的调整装置,其包括调整臂本体、设置于调整臂前端的插销、设置于插销下方用于固定的圆环、设置于调整臂中部的圆柱销、以及连接圆环和圆柱销且设置于圆环和圆柱销之间的弹簧;
所述插销垫圈上设置有多个等间距的圆弧槽,所述圆柱销通过弹簧与圆弧槽相互卡紧。
在本发明的基于汽车刹车调整臂的调整装置中,所述圆弧槽的凹槽方向沿调整臂方向延伸。
在本发明的基于汽车刹车调整臂的调整装置中,所述插销设置有六角螺母。
在本发明的基于汽车刹车调整臂的调整装置中,所述圆柱销上设置有插销垫圈,用于缓冲弹簧的受力程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施本发明的基于汽车刹车调整臂的调整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高了调整臂的弹性稳定,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其插销加工工序减少,节约了整个调整臂的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立博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立博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10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