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可调间隙半主动径向滑动轴承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1637.5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5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沈杰希;聂周;王小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25/04 | 分类号: | F16C2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可调 间隙 主动 径向 滑动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可调间隙半主动径向滑动轴承。
背景技术
高速旋转机械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机床、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工业压缩机等各种旋转机械装置中,在电力、航空、机械、化工、纺织等国民经济领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旋转机械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速、高精度、高负荷一直是旋转机械技术发展追求的目标,而滑动轴承是旋转机械的关键支撑,其性能直接决定着旋转机械的成败。传统的径向滑动轴承,因动压承载的机制决定它所支撑的转子随外界载荷、旋转速度、温度的变化而工作在不同的旋转中心。这对一些精度要求高的设备非常不利,如高精度磨床。一些学者提出了新型的被动减振的径向滑动轴承结构,如浮环轴承,相当于在传统滑动轴承座上加一个弹性支撑,并在高精度磨床上应用,有很好的减振效果,但滑动轴承在工作时由于轴承结构本身及外界激励影响,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旋转中心,造成振动和噪音。因此主动控制轴承相对间隙,调整旋转中心,减小轴承振动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可调间隙半主动径向滑动轴承,通过控制伺服电机来转动调节器实现下瓦的径向移动,从而调节轴承的相对间隙来实现轴承减振,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械可调间隙半主动径向滑动轴承,包括下瓦盖,调节器,下瓦,上瓦,弹簧,液压系统和信号采集系统,所述下瓦盖和上瓦配合安装固定,所述下瓦安装在下瓦盖上,所述下瓦盖内表面开有凹槽,凹槽的底部开有一个螺纹孔,所述调节器的螺纹杆安装其中,所述下瓦的底部有一个凸台,该凸台安装在下瓦盖的凹槽内,能够沿径向微距离移动;所述弹簧安装在下瓦盖的凹槽内,弹簧的一端与下瓦的凸台相连,另一端与调节器的顶端相连;所述上瓦上面开有进油孔,与液压系统相连,通过节流阀控制进油压力的大小;所述液压系统给轴承提供润滑油,信号采集系统实时采集信号并将信号及时反馈给液压系统,针对旋转负荷的不同及信号采集系统反馈的信号,控制伺服电机来驱动调节器转动,通过机械结构控制下瓦的上下移动,改变轴承下瓦与轴颈的相对间隙,从而减小振动的振幅与频率,进而提高轴承的工作稳定性,实现轴承振动主动控制。
所述的信号采集系统包括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加速度位移传感器,信号放大器,信号处理器;所述下瓦盖的前端竖直方向上开有第一孔,下瓦盖和上瓦的前端连接处水平方向上开有第二孔,上瓦的前端竖直方向上开有第三孔,三个孔用于固定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下瓦以及主轴在X方向和Y方向的位移信号,加速度位移传感器安装在下瓦盖上,实时测量轴承振动情况,各传感器将检测的信号通过信号放大器和信号处理器反馈给上位机,通过上位机来控制调节器,从而达到减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优点:
第一,调节器转动实现下瓦的径向移动,从而调整轴承相对间隙,不仅能减小轴承振动,还能提高轴承的定位精度;第二,调节器的驱动装置采用的是伺服电机驱动,控制精度高,且能实现大扭矩,使得轴承承载力高;第三,信号采集系统能实时采集轴承的位移和加速度信号,并将信号处理后及时反馈给调节器,从而及时改变轴承相对间隙,实现轴承的智能化控制;第四,下瓦与调节器之间由弹簧相连,起到弹性支撑的作用,能够增加轴承阻尼,减小轴承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机械可调间隙半主动径向滑动轴承三维图。
图2是本发明的机械可调间隙半主动径向滑动轴承半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下瓦盖结构三维图。
图4是本发明的调节器,弹簧,下瓦连三者的连接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16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戒烟戒指
- 下一篇:一种聚氨酯人造花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