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组合管柱的多级柱塞气举装置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1850.6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4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韩强辉;慕立俊;付钢旦;田伟;李耀德;刘双全;杨旭东;李旭日;惠艳妮;杨亚聪;肖述琴;李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00 | 分类号: | E21B4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何锐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组合 管柱 多级 柱塞 装置 工艺 | ||
1.一种用于组合管柱的多级柱塞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管一(18)、油管二 (19)、柱塞一(20)、柱塞二(21)、双向卡定缓冲装置(22)、井底缓冲器(23)和井口缓冲器 (24),所述油管二(19)与油管一(18)上下连通,油管一(18)底部设置有井底缓冲器(23),油 管二(19)上端设置有井口缓冲器(24),所述油管二(19)与油管一(18)之间设置有双向卡定 缓冲装置(22),所述柱塞一(20)在油管一(18)内上下移动,所述柱塞二(21)在油管二(19) 内上下移动;
所述双向卡定缓冲装置(22)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有上连接头(1)、上连接轴(2)、导流筒 一(5)、卡定器(7)、导流筒二(11)、下连接轴(15)、和下连接头(17),所述卡定器(7)的上端 连接于导流筒一(5)下部的外壁上,卡定器(7)的下端连接于导流筒二(11)的上端,所述导 流筒二(11)的外部套装有连接轴(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合管柱的多级柱塞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轴 (2)上依次套装有上弹簧(3)和上导流筒(4),所述下连接轴(15)上依次套装有下导流筒 (14)和下弹簧(1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组合管柱的多级柱塞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流筒 (4)的筒壁上端和下导流筒(14)的筒壁下端都均匀分布两个椭圆形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合管柱的多级柱塞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定器 (7)左右两边对称分布两片弹簧板,弹簧板中部内壁和下端外壁均设置有凸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合管柱的多级柱塞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二 (11)的上部设置有卡簧(8),卡定器(7)的下端通过卡簧销轴与卡簧(8)锁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组合管柱的多级柱塞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簧(8) 一端为圆形另一端为弯钩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合管柱的多级柱塞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二 (11)上部设置有球座(10),导流筒二(11)筒内上方设置有凡尔(9),在开井状态时,凡尔(9) 靠管内气体浮力悬浮于导流筒二(11)上方,在柱塞一(3)上行至双向卡定缓冲装置(22)后, 生产一段时间,进入双向卡定缓冲装置上部的液体开始回落时,凡尔(9)回落至球座(1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合管柱的多级柱塞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 (12)下端导流筒二(11)的外壁上固定有胶筒(1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组合管柱的多级柱塞气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头 (1)与上连接轴(2)之间为螺纹连接,下连接头(17)与下连接轴(15)之间为螺纹连接。
10.一种用于组合管柱的多级柱塞气举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实现:
1)在井筒下部油管一(18)内投放井底缓冲器(23),再在上面投放配套的柱塞一(20);
2)在油管变径位置投放双向卡定缓冲装置(22);
3)在井筒上部油管二(19)内投放柱塞二(21),井口安装井口缓冲器(24);
4)开井后,井筒上部油管二(19)内的柱塞二(21)上行至井口,将该柱塞上部积液举升 至地面,井筒下部油管一(18)内的柱塞一(20)上行至油管变径位置,将井底积液举升至双 向卡定缓冲装置(22)上部,此时,凡尔(9)回落至球座(10);
5)关井后,井筒上部油管二(19)内的柱塞二(21)下落至油管变径位置,逐渐沉没至积 液底部;井筒下部油管一(18)内的柱塞一(20)下行至井底,逐渐沉没至井底积液底部;
6)按照以上开关井周期运行,最终实现组合管柱油气井多级柱塞气举排液采气的运 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185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地震CT的盾构施工孤石探测方法
- 下一篇:可回收斜向器及其回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