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构醇聚醚的精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3100.2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7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臣;侯海育;徐兴建;孟益权;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30 | 分类号: | C08G65/30;C08G6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5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构醇聚醚 精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异构醇聚醚的精制方法,尤其涉及异构醇聚醚粗产物是以异构醇 为起始剂、酸性催化剂催化的EO和/或PO聚合得到。
背景技术
大家知道,本领域所说的异构醇是指具有支链的伯醇,例如C8异构醇可以 为2-乙基-1-己醇(CAS号为104-76-7),也可以为6-甲基-1-庚醇(CAS号 26952-21-6),或者以C8异构醇为主要组分的异构醇。C9异构醇可以为3,5,5-三 甲基-1-己醇(CAS号3452-97-9),7-甲基-1-辛醇(CAS号2430-22-0),或者以C9 异构醇为主要组分的异构醇。在异构醇聚醚的合成过程中,大家知道,采用酸性 催化剂可以得到分布窄的产品,但会产生二噁烷副产物。即使采用后真空和中和 的方法也很难去除的很干净。1,4-二氧六环又称二恶烷,无色液体,稍有香味二 恶烷属于化妆品中禁止使用的物质。二恶烷通过吸入、食入、经皮吸收进入体内, 有麻醉和刺激作用。所以很有必要把二恶烷含量降低达到PPM级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酸性催化剂合成的异构醇聚醚粗产物中二噁 烷含量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异构醇聚醚的精制方法,该方法具有有效脱除二噁烷 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异构醇聚醚的精制方法,包括将异构醇聚醚粗产物用吸附剂吸附;所述吸附 剂选自活性炭、粗孔硅胶、γ-氧化铝和4A分子筛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异构醇聚 醚粗产物是以异构醇为起始剂、酸性催化剂催化的EO和/或PO聚合得到。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酸性催化剂优选自质子酸、路易士酸。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路易士酸可以选自AlCl3、BF3、SnCl4、ZnCl2、TiCl4、 高氯酸铝和高氯酸锌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异构醇可以选自C8~C13的异构醇。异构十三醇、 异构十醇、异构十一醇中的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吸附温度没有特别限制,在公开采用所述吸附剂的情况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选择并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例如但不限于吸附的温度 为40-120℃。
上述技术方案中,吸附时间没有特别限制,在公开采用所述吸附剂的情况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选择并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例如但不限于吸附的时间 为20分钟~4小时。
上述技术方案中,吸附剂颗粒越细吸附力越强,但吸附后过滤除去的阻力大, 综合吸附效果和过滤除去难易,例如但50~200目。
上述技术方案中,吸附剂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但用量越多二噁烷脱除量越大, 效果倾向于越好,但吸附剂及聚醚的物料损耗越多,综合考虑例如但不限于吸附 剂的用量以重量计,可以为异构醇聚醚粗产物的0.1wt%-10wt%。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异构醇聚醚粗产物可以是以异构醇为起始剂、酸性催 化剂催化的EO和/或PO聚合后得到的物料经过或不经过如下后处理步骤:
(1)真空脱除产物中残留的挥发性气体;
(2)用碱性物质中和。所述碱性物质例如可以是无机碱性物质(例如但不 限于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有机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
上述技术方案中,作为本发明精制的对象,异构醇聚醚的粗产物中二噁烷的 存在,是由酸性催化剂以及PO/EO里面的醛类和酮类产生的副反应所致,而与 所述聚醚的分子量、重复单元是EO或PO、以及EO和PO之间的序列没有直接 关系,因此所述的异构醇聚醚可以是EOPO无规聚醚、EOPO嵌段聚醚、EO均 聚醚和PO均聚醚中的任意一种。例如但不限于每摩尔异构醇EO加成数为 1-20mol,PO加成数1-40mol的无规聚醚。
研究发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吸附剂当同时包括活性炭、粗孔硅胶,或 同时包括活性炭、粗孔硅胶、γ-氧化铝时,组分之间在脱除二噁烷方面具有促进 作用。
作为非限制性举例,EOPO无规聚醚的合成工艺可以是:
反应温度为:80-170℃;
反应压力为:0-4MPa;
反应所加成EO摩尔数为:1-20mol,所加成PO摩尔数为:1-40mol;
反应所需后真空温度为:100-1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31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