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盘滚剪刀刃口去锐钝化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3406.8 | 申请日: | 2015-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3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阎秋生;王灿明;路家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9/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盘 剪刀 刃口 钝化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板材纵向剪切机分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圆盘 滚剪刀的刃口进行去锐钝化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IT、电工电讯、电力设备、办公机器、五金制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以 及级进模高速冲裁加工和节能节材的需求,对于作为原材料的金属带材尺寸精 度、形状精度、毛刺等分切断面质量等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向剪切机是 一种将冷轧后的宽面幅金属薄板分切成特定宽度带材,用于后续金属制品成形 加工,其工作原理是采用成对圆盘滚剪刀为工具连续剪切使材局部料产生塑性 变形和脆性裂纹而分离。纵剪分切加工过程中,圆盘滚剪刀是产生材料分离的 决定因素,滚剪刀材料、刃口锋锐程度、刃口微观结构、耐磨性等对于带材分 切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研究纵剪分切过程中滚剪刀的刃 磨及刃口后处理方法,改善圆盘滚剪刀刃口微观结构,提高金属薄板分切质量 及其稳定性、延长滚剪刀使用寿命等,在理论和实际生产上都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在纵向剪切变压器行业冷轧硅钢盘、不锈钢薄板等材料时,为了保证圆盘 滚剪刀刃口的锋利和耐磨性,需要采用硬质合金和粉末冶金高速钢制作圆盘滚 剪刀,其特有的热压烧结粉末冶金成型工艺,具有由硬质微粒构成的材料组织 结构特点。圆盘滚剪刀是由其端面和圆柱面的交线构成整圆切削刃,圆盘滚剪 刀刃磨和重磨不论是磨削外圆柱面还是磨削侧面去除磨损带使刃口锋利,理想 的圆盘滚剪刀切削刃是圆。但是圆盘滚剪刀刃磨过程中由于磨削力的作用会在 刃口附近出现微小飞边和微观缺口构成的微观锯齿形刃口等缺陷,使实际切削 刃成为由以上几何要素构成的区域,对于硬质合金或粉末冶金高速钢等刀具的 粉末冶金类材料最为严重,刀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很容易在刃口微观缺口处先 开始局部磨损甚至破损,严重影响圆盘滚剪刀的使用寿命和剪切板材质量。
目前,一般在圆盘滚剪刀刃磨后,对刃口进行手工修锐处理形成刃口过渡 圆弧,硬质合金刀具过渡圆弧半径尺寸一般在0.01mm~0.05mm。圆盘滚剪刀刃 磨之后的刃口去锐处理就是把比较锋利并且不够整齐的刃口加工成特定光滑轮 廓,消除微观局部缺口等,有效改善刃口形状稳定性,避免刃口微小缺口引发 局部破损、刃口局部磨损导致刀具初期磨损值急剧增大,提高圆盘滚剪刀性能 稳定性、刀具寿命和金属板材分切加工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圆盘滚剪刀刃口去锐钝化处理 方法及装置,能够有效对圆盘滚剪刀整圆切削刃刃口进行均匀的去锐,消除刃 口微小飞边和微观缺口构成的微观锯齿形等缺陷,改善刃口微观轮廓形状,避 免刃口微小缺口引发局部破损、刃口局部磨损导致刀具初期磨损值急剧增大, 提高圆盘滚剪刀性能稳定性、刀具寿命和金属板材分切加工质量,有效解决现 有技术中圆盘滚剪刀刃磨后刃口手工钝圆去锐处理,造成刃口钝圆半径大、刃 口形状不一致等二次损伤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圆盘滚剪刀刃口去 锐钝化处理方法,其采用磁流变抛光加工原理,在圆盘滚剪刀的外圆周上套设 与其间隙配合的具有凹字状槽体结构的环套,并在环套上形成凹字状分布的磁 场,往环套内加注磁流变工作液,圆盘滚剪刀与环套相对转动,利用磁场边缘 效应,使圆盘滚剪刀的两侧刃口在凹字状槽体结构的两个内角附近形成柔性磨 刷,产生去除作用,实现对圆盘滚剪刀刃口进行去锐钝化处理。
作为优选的,所述磁流变工作液选用如下重量份数组成:硅油重量百分比 50~60%,固体分散粒子重量百分比30~40%,油酸重量百分比2~3%,磨料 重量百分比3~15%。
作为优选的,所述磁流变工作液中加入的磨料包括碳化硅、金刚石、立方 氮化鹏、三氧化二铝、氮化硅、氧化锆的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所述磨 料的微粒直径小于20微米,磨料与磁流变工作液的重量百分比小于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34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件端面自动加工控制系统
- 下一篇:机床上下料自动操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