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地生态护岸雨水净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3642.X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7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果;何强;孙通;古励;艾海男;李莉;孙兴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阁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区龙山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地 生态 护岸 雨水 净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山地雨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地生态护岸雨水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点源污染控制力度的加强,以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径流和畜禽养殖污水为主的面源污染成为了河流和湖泊流域污染的控制重点。研究表明,由于暴雨径流冲刷引起的面源污染已成为受纳水体水质安全的重要威胁。山地城市地形起伏多变,由降水形成的径流流速较大。在此情况下,径流携带大量地表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受纳水体水质恶化,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传统的城市河道护岸结构主要以维护岸坡的稳定性为设计原则,其结构形式多为单一的浆砌石、钢筋混凝土直立式挡土墙、干砌块石或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有些甚至是全断面衬砌。这些传统的硬质护岸结构形式,在保持岸坡结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和防洪排涝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忽视了对河道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城市景观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体与陆地环境的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地生态护岸雨水净化系统,该系统能有效地截流净化雨水,减缓降雨径流流速,缓解因降雨所带来的城市雨洪及内涝问题,保证山地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山地生态护岸雨水净化系统,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由三面墙体和待收集雨水的山体护岸围合而成,在处理池上部设有落差梯台,所述落差梯台底部设有用于净化雨水的过滤层,所述落差梯台的上表面低于墙体高度并与过滤层形成用于蓄纳雨水的收集池,在处理池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具有倾斜角度以在低处构成出水口,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接收过滤层过滤后的雨水的进水口。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地形起伏多变的山地中设置本发明后,在降雨过程中,降落至有一定坡度地方的雨水,在重力作用和墙体的阻挡作用下汇集到处理池内,降落到处理池上部的雨水从落差梯台跌落至过滤层的过程中,在跌落过程中复氧削减了降雨中的污染物质,同时增加了降雨的流程,跌落的降雨暂时储存于收集池内,从而减缓了降雨径流速度,缓解因降雨所带来的城市雨洪及内涝问题,滞留于收集池内的雨水经过过滤层的吸附和渗滤作用,水质得到改善,经过净化后的雨水从排水管上的进水孔进入后由出水口排出,进一步减少了排向受纳水体的面源污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该系统能有效地截流净化雨水,减缓降雨径流流速,缓解因降雨所带来的城市雨洪及内涝问题,保证山地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山地生态护岸雨水净化系统,包括处理池1,所述处理池1由三面墙体2和待收集雨水的山体护岸围合而成,在处理池1上部设有落差梯台3,所述落差梯台3底部设有用于净化雨水的过滤层4,所述落差梯台3的上表面低于墙体2高度并与过滤层4形成用于蓄纳雨水的收集池5,在处理池1底部设有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具有倾斜角度以在低处构成出水口7,所述排水管6上设置有用于接收过滤层4过滤后的雨水的进水口8,所述进水口8为在排水管上均匀分布的小孔。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地形起伏多变的山地中设置本发明后,在降雨过程中,降落至有一定坡度地方的雨水,在重力作用和墙体2的阻挡作用下汇集到处理池1内,降落到处理池1上部的雨水从落差梯台3跌落至过滤层4的过程中,在跌落过程中复氧削减了降雨中的污染物质,同时增加了降雨的流程,跌落的降雨暂时储存于收集池5内,从而减缓了降雨径流速度,缓解因降雨所带来的城市雨洪及内涝问题,滞留于收集池5内的雨水经过过滤层4的吸附和渗滤作用,水质得到改善,经过净化后的雨水从排水管6上的进水孔进入后由出水口7排出,进一步减少了排向受纳水体的面源污染。
进一步,所述过滤层4包括土和粗砂层41、砾石层42,所述土和粗砂层41设置在砾石层42的上方,蓄纳在过滤层4上方的雨水经过土和粗砂层41的多级过滤,净化效果良好。
进一步,所述落差梯台3为生态混凝土构筑而成,部分污染物质流经落差梯台3时得以截留吸附,增加净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流量情况下系统对面源污染物质的截流净化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阁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阁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36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