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语音唤醒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4213.4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7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祝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芋头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5/22 | 分类号: | G10L15/22;G10L21/02;G06F9/445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党蕾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语音 唤醒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语音唤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智能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家庭服务行业,这不仅是一项极具应用前景的高新技术行业,还是智能机器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且已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
目前,通过语音录入和识别等新的交互方式,使智能机器人可以直接通过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来完成相关指令的操作,随着语音录入和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云端语音服务器的引入,语音识别率有了很大提升,但从实际性能看,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当前智能机器人在接收指令的过程中,因为一些周围环境的影响,如噪音等,使得智能机器人无法识别接收到的语音指令,使用者只能反复发出语音指令,直到智能机器人能够识别为止,有时还会因为识别错误而执行了错误的操作,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一种语音唤醒方法及系统。
具体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语音唤醒方法,应用于智能设备,其中,包括:
步骤S100、接收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获取音频信息;
步骤S200、对所述音频信息进行唤醒检测,直至唤醒成功;
步骤S300、进行所述唤醒匹配成功提示,获取语音指令;
步骤S400、对所述语音指令进行语音识别,得到语音识别结果;
步骤S500、判断所述语音识别结果是否有效,如有效则执行所述语音识别结果。
优选的,上述的语音唤醒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100中,
步骤S110、对接收的所述语音信息进行除噪处理;
步骤S120、获取除噪后的所述音频信息。
优选的,上述的语音唤醒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200中,包括步骤:
步骤S210、预先存储用于唤醒所述智能设备的唤醒信息;
步骤S220、将获取的所述音频信息与所述唤醒信息进行唤醒匹配,所述唤醒匹配成功则执行步骤S300;
步骤S230、所述唤醒匹配不成功则提示重新输入所述语音信息,重复所述步骤210。
优选的,上述的语音唤醒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500中,包括步骤:
步骤S510、预先设置用以存储指令信息的指令库,建立所述指令信息与执行信息的对应关系;
步骤S520、将识别的所述语音指令与所述指令库中的所述指令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为有效的所述语音指令;
步骤S530、根据有效的所述语音指令,获得所述执行信息并执行。
优选的,上述的语音唤醒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520中,
若所述语音指令与所述指令库中的所述指令信息匹配不成功,则提示重新输入语音指令,并在获得新所述语音指令后执行所述步骤S400。
优选的,还包括一种语音唤醒系统,应用于智能设备,其中,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语音信息,并进一步获取音频信息;
检测单元,连接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对所述音频信息进行唤醒检测,直至唤醒成功;
提示单元,连接所述检测单元,用于进行唤醒成功提示,并获取语音指令;
识别单元,连接所述提示单元,用于对所述语音指令进行语音识别,并获得语音识别结果;
判断单元,连接所述识别单元,用于判断所述语音识别结果是否有效;
执行单元,连接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执行判断有效的所述语音指令。
优选的,上述的语音交互方法,其中,所述接收单元包括:
除噪模块,用于对接收的所述语音信息进行除噪处理;
获取模块,连接所述除噪模块,用于获取除噪后的所述音频信息。
优选的,上述的语音交互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预先存储用于唤醒所述智能设备的唤醒信息;
第一匹配模块,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于获取的所述音频信息与所述唤醒信息,并对所述音频信息与所述唤醒信息进行唤醒匹配;
优选的,上述的语音交互方法,其中,所述执行单元还包括:
建库模块,用于预先设置存储指令信息的指令库,建立所述指令信息与执行信息的对应关系;
第二匹配模块,连接所述建库模块,用于将识别的所述语音指令与所述指令库中的所述指令信息进行匹配,匹配成功为有效的所述语音指令;
执行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匹配模块,用于根据有效的所述语音指令,获得所述执行信息并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芋头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未经芋头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42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动机保护装置
- 下一篇:进气道在缸盖底面的进气导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