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量文丘里溢流量的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44351.2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4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F25/00 | 分类号: | G01F25/00;G01F1/4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王霞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文丘里逸 流量 实验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测量文丘里溢流量的实验装置,属于流体机械领域。包括主气管及与主气管相连的进气管,进气管的入口端设有风机;在进气管与主气管相连的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流量计、进气阀及放气管,放气管上设有第二流量计和放气阀;在主气管管壁上垂直设置若干文丘里管,每个文丘里管上均设有一个溢流管;每个文丘里管均由文丘里顶管和文丘里底管组成,且文丘里顶管和文丘里底管之间设有孔径小于文丘里管孔径的带孔隔板。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新颖、易于操作、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流体机械领域,涉及一种测量文丘里溢流量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冷凝器是工业部门主要换热设备之一,冷凝器中含有不凝气体是使冷凝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排除不凝气体是保证设计能力的重要关键。目前,不凝气体排放口通常设在不凝气体易积聚处,如果口径太大,使大量工质流失,口径太小,不能及时排放不凝气体,使冷凝效率下降;同时,不凝气体从气膜层中溢出的方向还有可能阻碍蒸汽的扩散流动,降低蒸汽的冷凝量。由于轻不凝气体有着向上的浮升力,不凝气体排放所形成的不凝气体溢流会阻碍蒸汽的扩散流动,使蒸汽于液膜表面分离,减少蒸汽冷凝量;重不凝气体在垂直液膜表面的不凝气体溢流量太大,将与涌向液膜表面的蒸汽和不凝气体混合流形成逆流流动,减小蒸汽的冷凝量。由此可知,当不凝气体排放口径和方位开设不当时,不凝气体溢流会减弱蒸汽的扩散流动,使冷凝效率下降。
因此,有必要采用实验装置来确定合适的不凝气体排放位置和恰当的文丘里装置使得不凝气体的排放量达到最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文丘里溢流量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易于操作、安全可靠。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测量文丘里溢流量的实验装置,包括主气管及与主气管相连的进气管,进气管的入口端设有风机;在进气管与主气管相连的管路上依次设有第一流量计、进气阀及放气管,放气管上设有第二流量计和放气阀;
在主气管管壁上垂直设置若干文丘里管,每个文丘里管上均设有一个溢流管;每个文丘里管均由文丘里顶管和文丘里底管组成,且文丘里顶管和文丘里底管之间设有孔径小于文丘里管孔径的带孔隔板。
所述带孔隔板由上孔板和下孔板组成,上孔板和下孔板通过螺栓固定。
相邻两个文丘里管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45°。
所述文丘里管有两个,第一文丘里管由文丘里底管I和文丘里顶管I组成,在文丘里顶管I上设有溢流管I,在溢流管I上设有第三流量计;
第二文丘里管由文丘里底管II和文丘里顶管II组成,在文丘里顶管II上设有溢流管II,在溢流管II上设有第四流量计。
在与第一文丘里管正对的主气管管壁上设有溢流直管,溢流直管上设有第五流量计。
在溢流直管上还设有溢流阀。
溢流管的直径与第一文丘里管的直径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涉公开了一种测量文丘里溢流量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主气管及与主气管相连的进气管,可以在主气管圆周截面不同位置设置若干个文丘里管,文丘里管由底管和顶管组成,文丘里管的顶管和底管对接而成,且在底管和顶管之间设置孔径小于文丘里管的带孔隔板。进气管上安装了放气管来调节进风流量,在每个文丘里管上还安装了溢流管,在该管上安装流量计用于测量空气溢流量。通过比较不同送风量时溢流量,不同位置文丘里管的溢流量,可获得最大空气溢流量的最佳文丘里管安装位置。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新颖、易于操作、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相邻文丘里管的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45°,便于安装,能够了解角度对空气引流量的影响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未经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43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化称量秤
- 下一篇:一种填埋气发电CDM计量系统及其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