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获取角度测量误差曲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45647.6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5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马丁·费舍尔;孟繁擘;矫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尚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7/02 | 分类号: | F03D7/02;F03D17/0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胡景波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度 测量误差 曲线 数据 预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角度测量误差曲线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风速值将电磁功率转化为叶轮功率;统计风机的叶轮功率与实测风向偏差角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最小二乘方法得到一条最小二乘拟合曲线,并选取该曲线最高点对应的实测风向偏差角度作为该风速值下的角度测量误差;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对各风速值下的角度测量误差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形成风速风向仪的角度测量误差函数。本发明将从主控系统中获取风机的“电磁功率”转换为不可被主控系统监测的“叶轮功率”,进而通过“叶轮功率”与实测风向偏差角度进行统计和拟合,极大地改善了数据间的曲线相关性,从而提高了整条角度测量误差曲线δ=f(v)的计算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速风向仪,特别是一种风速风向仪的角度测量误差补偿方法。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将风动能转化为电能,目标是在保持风机承受较低机械载荷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发电。要成功实现以上目标,关键是要让风机叶轮精确的对准风向。
如图1-2所示,根据风机动力学理论,当风速恒定且发电机转速低于额定转速时,风机的发电功率与风向偏差角度θ的余弦的三次方成正比。设风向无偏差时,风机叶轮获得的功率为Power1;当风速不变而风向偏差角度为θ时,风机叶轮获得的功率为Power2,则二者满足如下公式:
Power2=Power1×cos3θ
因此,当风向偏差角度θ为15度时,会带来约10%的发电量损失。另外,叶轮的偏离会导致在叶轮乃至整个风机的机械载荷不平衡。这类载荷相比其他载荷会大得多,如果能降低,就能延长风机使用寿命,或者让现有风机带动更大的叶轮。
目前,在大多数风机上,风向偏差角度由安装在机舱上方的风速风向仪决定。但在风机的实际运行过工程中,风速风向仪所测量的风向偏差角度与叶轮处的实际风向偏差角度之间存在误差。
如图3所示,因为风速风向仪测量的是风机机舱尾部的风向偏差角度θ2,而风机主控系统需要的是风机叶轮处的实际风向偏差角度θ1,即两者间的角度测量误差表示为:
δθ=θ2-θ1
大量实验表明,这个误差不是固定的,而是与风速相关的,并将这个随风速变化的误差定义为如下的角度测量误差曲线或角度测量误差函数:
δ=f(v)≈a0+a1·v+a2·v2+…+an·vn
风速风向仪计算角度测量误差曲线的核心是绘制出各风速段下,角度测量误差与功率之间的曲线关系,并在曲线最大值处获得风速风向仪的角度测量误差。为此需要获得风机的风速、风向偏差角度和功率三个参数。
其中风速和风向偏差角度直接来自风速风向仪的实测数据,并经过低通滤波器滤除风速和风向偏差角度中的干扰噪声。
功率参数可以从主控系统中获取,但是从主控系统获取的功率为风机的“电磁功率”,而角度测量误差曲线需要的是“叶轮功率”,为此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才能获得更准确的角度测量误差曲线。
关于角度测量误差曲线的数据预处理方法,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设计一种角度测量误差曲线的数据预处理方法,以便能够提供更准确数据来提高角度测量误差曲线的补偿精度。
为了获取上述角度测量误差曲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风速风向仪的角度测量误差曲线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尚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尚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56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功率增速式叶轮及架构系统
- 下一篇:一种垂直轴型风车磁悬浮式转轴构造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