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极化分解技术的溢油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5680.9 | 申请日: | 2015-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2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邹亚荣;梁超;邹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G01S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极化 分解 技术 溢油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基于极化分解技术的溢 油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消费的剧增,导致海上运输 石油量大增,同时增加海上重大溢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溢油事故 往往造成大面积海面石油污染,不仅使海洋、大气自然环境、生态 资源受到损害,造成海洋生物的大量死亡,经济蒙受损失,而且严 重危害人体健康。溢油事故引发的火灾,还可能会导致海上和沿岸 设施、船舶等的损坏。溢油对近海海域的污染,已引起各国政府的 重视。2006年以来,我国管辖海域每年均有多起溢油事件发生,尤 其是2010年7月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破裂造成海上溢油,对环境造成 巨大的危害。2011年6月渤海PL19-3石油平台发生溢油事故,时 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大,溢油对近海海域的污染,已引起了全 国的广泛重视。
为了避免溢油所产生的危害扩大,首要的是针对溢油进行处理, 而进行处理的前提便是要侦测到溢油。由于海上溢油对海洋毛细波 具有阻尼作用,因而在SAR(syntheticapertureradar)影像上呈现 出暗色,由此,应用遥感技术开展溢油监测已成为主要手段之一。 多数学者应用SAR数据开展了溢油的检测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内容 主要集中于溢油的图像处理方面,运用雷达与光学数据协同下的溢 油信息提取流程以及判别准则,构建基于多源遥感信息的溢油应急 构架,进行了多种信息提取的算法研究,开展了溢油信息提取。对 溢油遥感探测的另一部分研究主要是基于极化SAR的特性,进行了 溢油极化分解研究,建立了溢油探测特征参数,计算了海水与溢油 的相位差与相位标准差,开展溢油探测研究,以此来提取溢油信息。 目前大多学者单独利用极化分解参数H与A,设计了多种算法来进 行溢油的监测,但应用单参数进行溢油探测的效果并不理想,经常 会出现虚警(错误报警)的情况。
由此可见,相关技术中针对溢油探测的技术有一定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极化分解技术的溢油检测方法和装 置,以提高海面溢油检测的准确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基于极化分解技术的溢油检测 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图像所对应的极化反熵和散射熵;
针对目标图像中的包含溢油和海水的区域进行采样,以获取目 标采样样本;
根据所述极化反熵和散射熵,计算所述目标采样样本的极化参 数组合值;
使用所述极化参数组合值进行第一溢油检测。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 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使用所述极化参数组合值进行溢油检测包括:
使用以下一个或多个参数进行溢油检测:
HA、H(1-A)、(1-H)A,和(1-H)(1-A),其中,H为散射 熵,A为极化反熵。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 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
判断散射熵是否大于预设的标准阈值,若大于,则执行步骤所 述使用所述极化参数组合值进行溢油检测。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 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使用所述极化参数组合值进行第一溢油检测 包括:
选择检测程度超过阈值的极化参数组合值进行第一溢油检测, 其中,所述检测程度是分别使用HA、H(1-A)、(1-H)A,和(1-H) (1-A)对候选采样样本进行第二溢油检测后得到的,其中H为散 射熵,A为极化反熵。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 实施方式,其中,判断散射熵是否大于预设的标准阈值包括:
判断散射熵是否大于0.7。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 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使用所述极化参数组合值进行溢油检测包括:
使用(1-H)A和(1-H)(1-A)进行溢油检测,其中,H为散 射熵,A为极化反熵。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 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获取目标图像所对应的极化反熵和散射熵包 括:
获取目标图像的C3或T3矩阵;
根据C3或T3矩阵,计算所述极化反熵和散射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未经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56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外毫米波测距设备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星载无源定位的仿真方法和验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