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目识别式棉花打顶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8718.8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9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霞;沈晓晨;宋欢;王维新;汤明军;屈通;张思远;闫毅敏;贺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08 | 分类号: | A01G3/08;H04N5/2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目 识别 棉花 打顶 | ||
1.一种双目识别式棉花打顶机,包括动力装置、打顶升降装置、残芽回收装置、牵引装置、图像采集处理装置和机架,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设在机架的前端与拖拉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打顶升降装置设在机架的中间,残芽回收装置设在机架的上部,用于收集棉花顶尖,牵引装置设在机架的前部与拖拉机的牵引装置相连接,图像采集处理装置设在机架电机托盘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目识别式棉花打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包括后悬梁(1)、横梁(2)、U型固定螺杆(3)、前悬梁(4)和托盘(18),上述的后悬梁(1)与前悬梁(4)用四个横梁(2)通过U型固定螺杆(3)固定在一起组成整个机架,托盘(18)安装在横梁(2)的后下方,用于固定零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目识别式棉花打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花键传动轴(38)、锥齿轮组(39)、主传动轴(40)、带轮(9)和传动带(6),上述的花键传动轴(38)与拖拉机动力输出装置相连接,主传动轴(40)一端通过键与锥齿轮组(39)相连接,另一端通过键与带轮(9)相连接,带轮(9)通过传动带(6)将动力传递给切割带轮(37),从而进行打顶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目识别式棉花打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图像采集处理装置包括四组CCD相机(17),每组CCD相机(17)为两个,CCD相机(17)设置在托盘(18)下端,每组CCD相机(17)的夹角为30度,且中心线位于两个扶禾器(7)的中心线上,每两个托盘(18)相邻的CCD相机(17)组成一组图像采集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目识别式棉花打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顶升降装置包括扶禾器固定架(5)、扶禾器(7)、可控电机(19)、从动齿轮(26),主动齿轮(27)、花键轴(23)、带座轴承(20)、曲柄(25)、连杆(24)、切割带轮(37)、打顶传动轴(35)、支撑轴承(36)、切刀固定架(28)、切刀固定盒(14)、定刀具(29)、动刀具(30)、带椭圆孔齿轮(31)、带销齿轮(34)、固定轴承(32)和导向销(33),打顶升降装置中的升降部分采用曲柄滑块结构,打顶部分采用定刀具(29)与动刀具(30)的组合刀具,上述的扶禾器固定架(5)通过螺栓固定在前悬梁(4)上,扶禾器(7)固定在扶禾器固定架(5)上,机器作业时扶禾器(7)用于将植株收拢,可控电机(19)固定在托盘(18)上,主动齿轮(27)固定在可控电机(19)的输出轴上,与从动齿轮(26)相互啮合,从动齿轮(26)固定在花键轴(23)的一端,花键轴(23)通过带座轴承(20)借助U型固定螺杆(3)固定在机架上,曲柄(25)设在花键轴(23)上,并位于两个带座轴承(20)之间,连杆(24)一端与曲柄(25)铰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切刀固定架(28)相连接,切刀固定盒(14)安装在切刀固定架(28)上,切割带轮(37)在传动带(6)的驱动下将转动传给打顶传动轴(35),打顶传动轴(35)一端与切割带轮(37)通过键固定,另一端为椭圆形与切刀固定架(28)相连接,打顶传动轴(35)通过支撑轴承(36)固定在轴承固定架(16),轴承固定架(16)通过U型固定螺杆(3)固定在机架上,切刀固定架(28)上装有带销齿轮(34)和带椭圆孔齿轮(31),通过固定轴承(32)安装在切刀固定架(28)上,打顶传动轴(35)下端为椭圆形与带椭圆孔齿轮(31)的椭圆孔相互配合,打顶传动轴(35)不仅可以为带椭圆孔齿轮(31)传递扭矩,使带销齿轮(34)和带椭圆孔齿轮(31)转动,而且还可以在连杆(24)的带动下使切刀固定架(28)沿打顶传动轴(35)上下移动,实现对棉花顶尖的定位,定刀具(29)安装在切刀固定架(28)上,切刀固定架(28)装有四个导向销(33),与动刀具(30)上的四条滑槽相互配合,实现对动刀具(30)左右移动的导向,动刀具(30)安装在定刀具(29)上方,动刀具(30)中间设有滑槽与带销齿轮(34)背后的销钉配合,可将带销齿轮(34)的转动转化为动刀具(30)的左右移动,从而实现切割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871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