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结构生态浮岛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49002.X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7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杨鼎宜;陈龙修;张鸣;周明耀;李琮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结构 生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工程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加、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以及工业规模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水域,尤其是城市内部及附近水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越来越多的有机物进入了淡水湖泊中,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有毒污染物及有害离子已成为对全球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威胁最为严重的物质之一,因此,人们愈加重视对水资源环境的保护。
传统的生态浮岛多由塑料、木、竹、泡沫等材质制作成多孔板,孔中放置植生碗,碗中种植名种水生植物,依靠水生植物吸收分解水中污染物和有害离子,生态浮岛同时也是微生物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兼具美化水域景观的效果。传统的生态浮岛存在原材料降解回收困难、易产生二次污染、有效种植面积低等缺点。
例如,申请号为201110146612.8中国发明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复合人工生态浮岛载体,包括扶植层、栽培层及承托层,四周设置外框,扶植层为聚乙烯网或不锈钢丝网框架,栽培层自上而下分别设置生物载体、不锈钢丝网框架及聚乙烯网,承托层自上而下分别设置生物载体、不锈钢丝网框架及聚乙烯网,承托层自上而下分别设置生物载体、不锈钢丝网框架及聚乙烯网,生物载体固定在不锈钢丝网框架上,在承托层的底部垂直设有生物载体,扶植层、栽培层及承托层上的聚乙烯网经四周的外框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此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体污染,但因其框架是由钢丝网架组成很容易受水浪波动的影响,虽整体结构未散但扶植层和栽培层中的物质会被水波冲到水体,导致对淡水湖泊的二次污染,且此技术不能调节水位高低,若结构重量不合理很容易导致整体下沉,从而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其效率相比较不高、功能受限、装配起来困难、不宜施工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如何让生态浮岛对水体净化的合理科学,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传统生态浮岛的缺点,提出一种组合结构生态浮岛,该生态浮岛因具有对水体污染物及有害离子具有吸附、生物降解等多种处理功能,同时具有植生、水产养殖等功能。
本发明包括由RPC材料(活性粉末混凝土)制成的RPC植生箱,在所述RPC植生箱的侧面和底部分别开设连通孔,在所述RPC植生箱的底部固定设置浮箱,在浮箱下方布置水产养殖网箱,所述水产养殖网箱通过绳索与RPC植生箱连接,在RPC植生箱上通过锚绳连接固定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超高强、超高韧性的RPC材料制备主要部件,使生态浮岛具备了轻薄、抗撞击性好、高耐久性、损坏开裂后仍可使用等优点;(2)通过植草、过滤材料填充、设置水产养箱,使生态浮岛具备滤污、生物降解、养殖、景观等综合功能;(3)RPC植生箱内整个空间均可种植植物,与传统浮岛内设置生碗相比,种植空间更大。(4)通过固定锚可将整个浮岛固定在水底泥土上。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在RPC植生箱上通过立杆分别固定连接人造夜光石灯。人造夜光石灯夜晚自动发光吸引昆虫,为鱼类及两栖动物提供食物,也增加了生态浮岛的景观效果。
在RPC植生箱上通过立杆分别固定连接风车。除了增加生态浮岛的景观效果外,通过调整风车及人造夜光石灯立杆的长度还可以实现调整生态浮岛的浮力。
本发明在RPC植生箱的内底分布若干由尼龙纤维袋内填充漏污材料后封口制得的滤污袋,在滤污袋之间及滤污袋上方铺设陶粒透水混凝土层,在陶粒透水混凝土层上方铺设植生土层。本发明采用滤污袋一方面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及有害离子,另一方面可以为植生土层中的植物储存养料并提供养料所需载体。
植生土层由土、水泥、水生草籽组成,水生草可以是草籽,可以是芦苇、飞蓬、香蒲、席草、狗尾草、牛筋草、紫罗兰、凤眼莲、海芋、吉祥草、美人蕉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水产养殖网箱由杆件框架及连接在杆件框架上的尼龙网组成。采用该结构的优良效果是:自重轻、整体性能好、成本低、投资小、运输便捷、能重复使用、存放和回收均不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图1中RPC植生箱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RPC植生箱底部示意图;
图4是图1中RPC浮箱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水产养殖网箱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的风车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的人造夜光石灯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90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移动智能餐厨油水分离设备
- 下一篇:轧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