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规则球形尼龙粉末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49967.9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2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陆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瑞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3/14 | 分类号: | C08J3/14;C08L77/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6 | 代理人: | 王小明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规则 球形 尼龙 粉末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尼龙粉末的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规则球形尼龙粉末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选择性激光烧结尼龙12粉末是一种适合工业3D打印机SLS打印的唯一的工程塑料材料。其打印品的机械强度可达到原有强度的97%以上。目前,用于激光烧结的尼龙12(尼龙12)粉末公布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溶剂法、机械深冷粉碎法、悬浮乳液聚合法和熔融乳化凝胶法。溶剂法存在高压蒸汽和松装密度低的缺陷;机械深冷粉碎法需要专用的深冷设备,投资大,能量消耗大,制备的粉末形态又不规则,粒径分布宽;熔融乳化凝胶法除了需要对尼龙12基料进行预处理外,还要求温度必需达到尼龙12的熔融温度184℃以上,做出的粉末形态是类球型。上述几种方法可以看出,存在的一个共同缺点是,粉末形态都不能呈现规则的球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易于制备、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的规则球形尼龙粉末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规则球形尼龙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溶解尼龙基料:将尼龙基料溶解于有机溶剂制得尼龙溶液,加热尼龙溶液至140-150℃并保温1小时,所述尼龙基料为尼龙12,有机溶剂常压下的沸点为150-167℃,有机溶剂中添加有抗氧化剂、成核剂、改性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S2、分散尼龙溶液:先将尼龙溶液冷却至120-130℃,再添加至温度为120℃的硅油混合液中,在1400-1600转/分的转速下进行分散搅拌30分钟,搅拌过程中温度维持在120℃,所述硅油混合液由硅烷偶联剂和硅油组成;
S3、减压蒸馏:将分散于硅油的尼龙溶液进行减压蒸馏脱除有机溶剂;
S4:固液分离:将减压蒸馏后的尼龙溶液冷却到室温后,过滤得到尼龙粉末,用甲苯、汽油或四氯乙烯洗去尼龙粉末中的硅油,然后真空干燥并筛选得到直径为10-100μm规则球形尼龙粉末。
优选的,步骤S1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环己酮、甲基环己酮、正己醇中的一种。
优选的,步骤S1尼龙溶液中尼龙的重量浓度为10%-15%。
优选的,步骤S2尼龙溶液与硅油的比例为4:5-5:4。
优选的,步骤S1改性剂为碳纤维、氧化铝、氢氧化铝、相容剂、腊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步骤S3减压蒸馏的工作温度为110-120℃。
优选的,步骤S2硅油混合液中硅烷偶联剂的重量浓度为1%-3%。
优选的,步骤S2搅拌转速为1500转/分。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制备任意球形尼龙,只需要将步骤S1所述尼龙基料更换为尼龙6、尼龙610、尼龙66、尼龙11中的一种,其他制备工艺要求和制作流程照搬上述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有机溶剂溶解尼龙基料,在硅油非溶剂中结晶出规则球形的尼龙粉末,然后采用蒸馏方式脱除有机溶剂,并通过苯、汽油或四氯乙烯洗去硅油,通过真空干燥并有筛网筛选10-100μm的球形的尼龙粉末。本发明制备的规则球形尼龙粉末流动度好,粉末间空隙小,松装密度高,平铺性优良,制件性能更好。利用本发明制备的规则球形尼龙12粉末特别适用于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使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将其中的有机溶剂做出适应性变化,也可以用来制备其它的热塑性树脂。
附图说明
图1为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尼龙12粉末的电子扫描显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说明。
实施例1
S1:将15Kg的尼龙12和0.15Kg的抗氧剂1010溶解于134.85Kg N,N-二甲基甲酰胺中制得尼龙12溶液,并加热到140℃,保持上述温度不变1个小时。
S2:将上述尼龙12溶液冷却到120℃后,分散到含有2.4Kg硅烷偶联剂的122.4Kg硅油混合液中,该硅油混合液的温度为120℃,并利用分散机进行高速分散搅拌30分,分散机的转速为1500转/分,在分散过程中保持溶液维持120℃不变。
S3:在温度110℃的状态下减压蒸馏处理经步骤S2处理后的尼龙12溶液,脱除其中的N,N-二甲基甲酰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瑞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瑞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499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