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蚕豆秸秆堆肥组合物及其堆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50085.4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9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萍;康智明;郑开斌;徐晓俞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F15/00 | 分类号: | C05F15/0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60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蚕豆 秸秆 堆肥 组合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堆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蚕豆秸秆堆肥组合物及其堆置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秸秆资源丰富的国家,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每年可回收利用的秸秆资源量高达6亿吨,其中福建省每年的蚕豆秸秆的数量就达15万吨左右。但是,其中大部分秸秆被农民直接在农地焚烧,不仅造成了重要的资源浪费,而且给环境带了原本可避免的严重污染。如何将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目前,我国对秸秆利用的技术主要分为两个方向: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堆肥技术。秸秆直接还田是一种相对较简单的处理技术,该技术不成熟,其往往伴随着一些问题,如引起土壤碳氮比失调、有机酸累积、耕作播种困难、新出苗长势不旺等。而堆肥技术是一种秸秆变废为宝的技术,即将农作物秸秆变成品质优良的有机肥,其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业废弃物秸秆的浪费,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和养分,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高温秸秆堆肥技术是人们接受度较高的一种秸秆堆肥技术。但目前,对该技术的堆置方法研究较多,对其堆置物料配方研究较少。现行的秸秆堆肥配方参差不齐,尤其发酵菌剂的差异,导致堆肥的养分分解不完全、杀菌不彻底等问题。
特别的,对于一些特定的农作物秸秆(如蚕豆秸秆),现有的堆肥配方的堆肥效果较差。期刊论文《蚕豆秸秆高效好氧堆肥技术》(康智明等,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7期),该论文使用EM菌种进行堆肥,虽然EM菌种应用范围广,但是其菌种组成针对性较差,具有杀菌效果不彻底、养分分解不完全的缺点,需多次翻堆并添加菌种,导致堆肥人工成本增加。因此,一种专用的蚕豆秸秆堆肥组合物成为蚕豆秸秆高效堆肥的关键突破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对堆肥菌剂进行优化,提供一种能够彻底分解养分,显著提高杀菌效果的蚕豆秸秆堆肥组合物及其堆置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蚕豆秸秆堆肥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晒干后的蚕豆秸秆:75-95份;
晒干后的粪便:135-155份;
发酵菌液:1份
水:52-72份;
所述发酵菌液由产黄青酶、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酶按重量比2:2.5-3.5:2.5-3.5混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发酵菌液由产黄青酶、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酶按重量比2:3:3混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晒干后的蚕豆秸秆的水分含量为35-45%。
所述粪便为猪粪。
所述晒干后的猪粪的水分含量为15-25%。
本发明所述的蚕豆秸秆堆肥组合物的堆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晒干后的蚕豆秸秆粉碎成长度5-6cm;
2)将发酵菌液加入水中稀释,然后将稀释后的发酵菌液与上述粉碎后的蚕豆秸秆以及晒干后的粪便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蚕豆秸秆堆肥组合物;
3)在堆积场的通气沟上铺上一层23-27cm厚的污泥、细土或草皮土作为吸收下渗肥分的底垫,然后将上述蚕豆秸秆堆肥组合物逐层堆积在底垫上、踏实,堆形做成馒头形或其它形状均可;
4)踏实后及时用8-9cm厚的稀泥或细土密封,并盖上塑料薄膜密封,然后在堆肥四周开环形沟,以利排水;
5)在堆置期间,监控堆肥内上、中、下各个部位的水份和温度变化情况;
6)堆置后20-25天内翻堆一次,把堆肥外层翻到中间,把中间翻到外边,促进腐熟;
7)翻堆后20-30天,堆置物料变黑、变松软、臭味减弱,表明堆肥组合物已基本腐熟,堆肥完成,堆肥即可使用或压紧盖土保存备用。
本发明蚕豆秸秆粉碎成长度5-6cm,便于堆置发酵;所述发酵菌液由产黄青酶、枯草芽孢杆菌、绿色木酶按重量比2:2.5-3.5:2.5-3.5混合而成,发酵菌液与水的重量比例为1:52-72,发酵菌液组成针对性强、稀释浓度适宜,提高了发酵效率。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EM菌种改进优化为三种菌种组合剂,即产黄青酶、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酶,在本发明配方中,绿色木霉主要用于分解纤维素;芽孢杆菌主要作用是分解有机质,除臭;产黄青霉的作用主要是.抑菌。这三种酶可从广西北海群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保定瑞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或武汉丰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购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00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屏幕贴膜
- 下一篇:用于制备粒状多晶硅的流化床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