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951095.X | 申请日: | 2015-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2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胡艳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艳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3/02 | 分类号: | A01N63/02;A01N25/14;A01N25/00;A01P21/00;A01P1/00;A01P3/00;A01P5/00;C05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蜡质芽孢杆菌 制备 可湿性粉剂 芽孢萌发 芽孢 润湿 轻质碳酸钙 微生物肥料 抗坏血酸 生物农药 茶皂素 发酵液 甘露醇 萌发率 丝氨酸 悬浮率 蔗糖 肌苷 蜡质 目筛 细度 大田 贮存 成功 | ||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领域,具体是一种含有蜡质芽孢萌发剂的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蜡质芽孢杆菌发酵液,轻质碳酸钙,茶皂素,Morwet D‑425,肌苷,丝氨酸,抗坏血酸,CMC,蔗糖,甘露醇等组成。制备的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芽孢含量为不低于100亿CFU/克,悬浮率不低于78%,润湿时间不高于70S,细度粉碎过400目筛,水分含量不高于5%,制备方法稳定,贮存时间长,成功解决了因为施入大田后芽孢萌发速度慢,萌发率低的缺陷,效果显著,减少了芽孢的用量,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与微生物肥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蜡质芽孢萌发剂的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制剂,极易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生物富集,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还影响人类的健康。而生物农药副作用小,对人无害,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绿色农药,日益成为全球农药发展的一种趋势。
芽胞杆菌是目前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中研究最多的一种微生物,它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极强的抗逆能力,其营养细胞能在真菌性病原菌丝体表面繁衍定殖,有效抑制病菌生长,因此,在控制病害发生、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蜡质芽孢杆菌是一种在土壤中分离得到的微生物,通过研究发现,不仅能促进番茄、黄瓜、辣椒,水稻,香蕉等作物的生长,还对番茄青枯病、黄瓜根结线虫病等多种土传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效,还可以防治水稻纹枯病,其可以防治蔬菜的根结线虫,山东泰诺药业有限公司与新沂中凯农用化工有限公司已经申请了农药登记,用于防治姜瘟病,青枯病,枯萎病等,目前,国内已经有较多生产蜡质芽孢杆菌的产品的技术专利,如郭坚华等在专利号:201210013022.2公开了一种蜡质芽孢杆菌AR156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但其生产技术方面主要是实验室阶段。张志高等在专利号:2010102268327中公开了一种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的制备及应用技术,主要是防治蔬菜的根结线虫,并没有公开具体的制备技术;谢绪叶等在专利号:2014105109354中公开了一种含氟酰胺和蜡质芽孢杆菌的杀菌组合物,主要是协同防治水稻纹枯病;张志高等在专利号:2012102652161中公开了一种蜡质芽孢杆菌在香蕉上的应用技术,主要是防治香蕉的根结线虫和枯萎病。
虽然以芽孢杆菌为主制备的微生物农药产品不少,但目前芽孢杆菌以可湿性粉剂为主,这种剂型虽然便于储存和运输,但在生产应用中存在很多制约因子。如施用的可湿性粉剂中大部份以芽孢作为衡量产品中有效成分的惟一标准,若芽孢不能及时萌发,施用效果则不佳,如王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TR21防治巴西蕉枯萎病时,前期试验利用TR21菌株NB发酵液灌根和叶腋接种都能有效防治枯萎病,但是利用芽孢制备可湿性粉剂的灌根与叶腋效果却不理想,验证了去掉发酵液后的纯芽孢可能因为萌发困难而使防效下降。
芽孢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当外部条件适合生长时,芽孢会由休眠状态经过一系列复杂生理生化反应成长为营养体并恢复新陈代谢作用,这个过程称为萌发(germination)。自然界中芽孢萌发受外源营养物质的影响,这类营养物质被称之为“萌发剂”,通常营养诱导芽孢萌发包括氨基酸、糖类和嘌吟核苷的单一作用,也包括它们的协同作用(例如:AGFK;A:L一天冬酞胺;G:葡萄糖;F:果糖;K:钾离子)。当营养物质接触到芽孢时,芽孢内部会发生一系列变化,(1)、芽孢核内部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艳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艳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10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