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51998.8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1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8 |
发明(设计)人: | 关成善;宗继月;张敬捧;刘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87 | 分类号: | H01M4/587;H01M4/62;H01M10/0525;H01M10/0569;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新锋 |
地址: | 277000 山东省枣庄市高新区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温 磷酸 锂电池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的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能源号召,锂电池的发展最为迅速,前景也最为 广阔,成为近些年来能源界广泛研究的热点。而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具有比容量高、循环寿命 长、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等诸多优势在锂电池中脱颖而出,深受国内业界人士的青睐。尽管 如此,但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低温性能较差,使得磷酸铁锂电池在比较寒冷的地区无 法使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磷酸铁锂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应用。为解决这一难 题,进一步拓宽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领域,迫切需要改善磷酸铁锂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性能较好的磷酸铁锂电池,解决现有磷酸铁锂电池 在低温条件下(-20℃)放电差的问题,为扩大磷酸铁锂电池在寒冷地区的应用奠定技术基 础。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温型磷酸铁锂电池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导电剂 的选择,正极材料为纳米级磷酸铁锂,负极材料为中间相碳微球,电解液选择低温型,正极 浆料中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磷酸铁锂93.5~96wt%,导电剂2.0~3.0wt%,粘结剂2.0~ 3.5wt%,导电剂为纳米碳纤维VGCF与导电炭黑SP、石墨系导电剂KS-6的复合物,其重量百分 比为纳米碳纤维VGCF:导电炭黑SP:石墨系导电剂KS-6=0.5~1:1~2:0.5~1;负极浆料中 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中间相碳微球93.5~95wt%,导电剂1~2wt%,粘结剂4.0~5.5wt%。
所述的正极材料的一次颗粒大小为200~300nm,比表面积为9~12m2/g,有利于改 善浆料的加工性能。
所述的负极材料为中间相碳微球,粒度分布为10~15μm,比表面积为1.5~3.0m2/ g。
所述的电解液为低温型,锂盐为六氟磷酸锂LiPF6,浓度为0.95mol,溶剂为三元体 系,体积比为EC(碳酸乙烯酯):EMC(碳酸甲乙酯):BS(丁烷磺酸内酯)=3:4:2。
所述的纳米碳纤维的管径为100nm,管长度为7μm,比表面积为10~20m2/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效果:
极材料为中间相碳微球,能够提供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各向同性的锂离子扩散通道,有 利于改善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
电解液选择低温型,能够确保低温环境下电解液的导电性能,加快锂离子的迁移速率, 提高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
正极导电剂为纳米碳纤维VGCF、导电炭黑SP、石墨系导电剂KS-6的复合物,有利于充分 发挥复合导电剂的协同效应,提高电池的低温放电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磷酸铁锂电池型号为26650-3000mAh-3.2V,室温容量分布为3000- 3060mAh,能够实现-20℃持续放电,放电率为室温容量的8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用正极材料的SEM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负极材料的SEM图;
图3为本发明-20℃(0.5C)放电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以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阐述本发明,电池所采用的正极材料如图1所示,正 极材料一次颗粒大小平均为200nm,比表面积为10m2/g;纳米碳纤维的管径为100nm,管长度 为7μm,比表面积为15m2/g;负极材料为中间相碳微球,粒径大小平均为12μm,比表面积为 2.0m2/g。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9519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